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
要点: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
四、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
要点:(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试卷代号:11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工程地质试题
2009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题2分,共计30分)
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 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地质作用 D.地壳运动
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地核
3.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C.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D.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4.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 C.抗剪强度 D.抗压强度 5.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 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 C.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6.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 )。 A.不发生变化 B.越来越强 c.越来越弱 D.无法判断 7.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 )。
A.侵蚀、沉积 B.沉积、搬运
C.侵蚀、搬运 D.侵蚀、沉积、搬运
8.地下水中含有多种气体成分,常见的有02,CO2、H2S和( ) A.CO B.N2 C.S02 D.H2 9.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能确定 10.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1.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三种移动,一种变形
12.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 )。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13.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 )。
A.承受岩土和水压力 B.防止地下水入渗 C.装饰洞室 D.辅助围岩灌浆 14.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
A.岩石质量 B.岩石质量指标 C.岩体质量 D.岩体质量指标 15.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土层是( )。 A.粘性土 B.粉土 C.砂土 D.砾石土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每题2分。共计20分) 1.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 )
2.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a( )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 4.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6.根据地面残积土的成分不可以推测出下卧基岩的种类。( )
7.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8.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场地烈度。( )
9.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 ) 10.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2.简叙各褶曲要素。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四、论述题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题2分,共计30分) 1.A 2.D 3.B 4.B 5.A 6.C 7.D 8.B 9.A 10.C 11.B 12.B 13.A 14.B 15.D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每题2分,共计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要点: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
要点: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后者主要是加固围。
四、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
要点:(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于岩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试卷代号:11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工程地质试题
2011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 ) A.土力学 B.岩土工程 C.水力学 D.材料力学
2.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处于中间的圈层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不能确定 3.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 )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 4.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 ) A.碎屑结构 B.斑状结构 C.沉积结构 D.碎裂结构
5.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岩石的( ) A.抗剪断强度 B.抗切强度 C.抗拉强度 D.抗剪强度 6.可以用来表示岩石抗冻性能指标的是( ) A.强度损失率 B.孔隙率 C.饱水系数 D.饱水率 7.下列不是地质年代单位的是( )
A.宙 B.统 C.纪 D.代 8.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有( )
A.平行不整合接触和侵入接触 B.整合接触和侵入接触 C.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 D.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
9.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一致,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时,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是( ) A.平行 B.弯曲方向相反
C.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D.弯血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
10.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德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去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