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把下面一句话抄写一遍,要求用楷体,笔画工整,字迹清楚。(2分) 扼住命运的咽喉。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qiè 意 踌chú 鞠躬尽cuì qiè 而不舍
3.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
(1)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2)实行新政策后,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
4.古诗词填空。(6分)
(1) ,弹琴复长啸。 (2)《春夜洛城闻笛》中一句 , 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表现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可以引用《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话: , , ! 5.名著阅读。(3分)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
文段中的“老头子”是 。文段出自小说 ,作者老舍,原名 。
6.学校开展“到民间采风去”活动,你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在活动中,你能品尝到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最喜欢的特产,并为它拟一条广告词吧!(3分) 特产名称: 广告词: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1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7试分析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8“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一个方面,作者为了表现这个方面,用了哪些事例?请分条概述。(3分)
9文中写到“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0找出文中关于闻一多先生的外貌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二)悠长的铃声(10分)
①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②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③“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④“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⑤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⑥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⑦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⑧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⑨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⑩“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11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
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12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
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13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
14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
15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
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16“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
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17“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
18“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
19“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
20“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
11本文的标题很有深意,请你说说这个标题到底好在什么地方。(3分) 12这个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2分) 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1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14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3分)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口技(11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5文中统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字是“ ”。(1分) 16.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会宾客大宴: 两股战战: 宾客意少舒: 虽人有百手: 17.翻译下列句子。(3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8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二)(8分)
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晦气撞出来的。”问:“晦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罪何至尔?”复对云:“绳头还有一小牛。”问者愕然,原来如此!
注:①拘:拘留。此指抓住。②晦气:倒霉。 ③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9解释下列划线的字。(3分)
(1)有盗牛而被拘者 :______ (2)遂拾之:______ (3)问者愕然:______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然则罪何至尔?
21谈谈你对文中盗牛者的看法。(3分)
四、写作(40分)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地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你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略 2(2分)惬 躇 瘁 锲 3(4分)去掉“能不能”;去掉“和改善” 4(6分)独坐幽篁里;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3分)刘四(爷)) 舒庆春 6(3分)略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7(3分)内容上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指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这一方面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结构上总起文章的第一部分。 8(3分)写作《唐诗杂论》,写“楚辞校补”,写“古典新义”。 9.(2分)用类比的手法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潜心治学、刻苦勤奋。 10.(3分)“炯炯目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头发凌乱”:潜心治学、刻苦勤奋、废寝忘食。
11(3分)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1分)“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2分) 12(2分)你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13(2分)关键词:善良,宽厚。(言之成理即可) 14(3分)略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15(1分)善 16(4分)适逢,正赶上;大腿;伸展,松弛;即使 17(3分)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离。 18(3分)前后呼应,使结构完整;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之“善”。
19(3分)……的人;代词,指代草绳;惊讶的样子 20(2分)既然这样,那么罪罚为什么到这种地步。 21(3分)盗牛者做错了事,不知羞耻和悔改,还说自己碰上了倒霉鬼,令人厌恶。 四、写作(40分)
抄袭的文章,以15分以下给分。错别字三个扣一分,不重复扣分,最多扣2分,扣完为止;不够字数,每50字扣1分。一类文:(36—40)语言流畅优美、条理清楚、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二类文:(32—35)语言流畅、病句少,条理清楚。三类文:(28—31)语言通顺,表意清晰,有明确的中心,有一定的条理。四类文:(24—27)语言一般,有一定中心,能基本说清意思,有废话,不吸引人。五类文:23分以下:病句多,表意不清,条理混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