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5:06: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 2统一基准原则 3互为基准原则 4自为基准原则 5便于装夹原则 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 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 3便于工件装夹 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 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 :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

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

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和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 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和位置误差; 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

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

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和振动,并能够调节; 3夹紧后的变形和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 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 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

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斜楔夹紧机构:(1)斜楔结构简单,有增力作用。(2)斜楔夹紧的行程小。(3)使用手动操作的简单斜楔夹紧时,工件的夹紧和松开都需敲击

螺旋夹紧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夹紧可靠、扩力比大以及行程不受限制等优点,故应用广泛。缺点是动作慢、效率低。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念: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据其进行生产准备。车间一切从事生产的人员都要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2是生产准备和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有了工艺规程,在产品投产之前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可制订进度、调度计划,使生产均衡、顺利。

3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的基本技术文件。新、扩建工厂、车间时,只有依据工艺规程、生产纲领,才能确定机床的种类、数量,工厂、车间面积等。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是产品图样、生产纲领、现场加工设备以及生产条件等,同时由生产纲领确定了生产类型和组织形式。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必须满足生产纲领的要求;在满足前两者的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程序:

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2、选择毛坯;3、设计工艺过程:包括划分工艺过程的组成、选择定位基准及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顺序和组合工序等;4、工序设计:包括选择机床和夹具、确定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切削用量、计算工时定额等;5、编制工艺文件。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工位:一次装夹后,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如作若干次位置的改变,则工件在每一个位置上所进行的那部分工序。

工步: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走刀:刀具对工件的每一次切削。

经济加工精度:指在正常加工条件(正常加工条件: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且不延长加工时间。)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工艺顺序的安排原则:1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 2一般情况下先加工平面再加工孔 3先加工主要表面再加工次要表面 4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再安排精加工工序5、易出现废品的工序应适当前移,次要表面的加工应往后放。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1、退火与正火: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前。目的是改变材料的硬度,以利于切削。2、时效:用于消除残余应力。3、淬火:可以提高机械性能。一般需配合回火,安排在磨削之前。4、渗碳与氮化:变形大,故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5、表面处理:可提高零件的抗腐蚀能力、耐磨性等。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工序分散:将工艺路线中的工步内容分散在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工序集中:是使每个工序中包括尽可能多的工步内容。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夹具的数目和工件的安装次数也相应地减少。

工序分散的特点:1、设备夹具简单、易调整,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便于工人掌握;2、有利于选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3、设备数量多、生产面积大、工艺路线长。

工序集中的特点:1、有利于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显着提高生产率;2、减少了工序数量,缩短了工艺过程,简化了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3、减少了设备数量、操作工人数量和生产面积;4、减少了工件的装夹次数,缩短了辅助时间,并有利于保证工件的位置精度;5、专用设备、工艺装备投资大,调整维修费事,生产准备时间长、转产难。 机械产品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阶段划分:粗加工阶段 半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阶段 精密、光整加工阶段

划分优点:粗加工时,切削层厚,切削热量大,利于消除因热变形带来的加工过误差、粗加工留在工件表层残余应力产生的加工误差;避免后续加工划伤以加工好的加工面;利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利于合理使用设备(精粗机床);利于合理实用技术人员。 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 加工总余量为所有工序余量的和

加工余量的组成(影响因素):1、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Ry和表面缺陷度Ha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上工序形成的表面形状及空间位置误差ea 4、本工序的装夹误差εb 5、上工序产生的表面缺陷层T缺a:包括冷硬层、气孔夹渣、氧化皮、裂纹等:根据工序尺寸

公差确定; ;:包括定位和夹紧误差。

时间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 组成: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点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 过定位的解决方法:(同方向上可移动;可调支承;自位支承)1 采用大端面和短销组合定位 2 采用长销和小断面组合定位 3 采用大端面和长销组合定位

切削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始误差的影响,会使刀具和工件间的正确几何关系遭到破坏引起加工误差。 原始误差在敏感方向上时加工误差最大。

误差敏感方向: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通过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搜索更多关于: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 的文档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hver3826u0sr9z0p01l1xu1x81dzc00o9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