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领导小组 组织体系 各作业工区及试验室 由组织体系、思想体系、控制体系三部
质量检查科 工程技术科 物资机械科 质量记录控制 质量管理目标确定 检验和试验控制 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控制体系 机具材料的质量控制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 施工准备的质量 文件和资料的质量控制 质量信息反馈 分组成,建立以思想体系为基
质量回访和培训控制 础、组
思想体系 预防为主的方针 织体系为保证、控制体系
全员质量意识教育 为保证措施、质量管理制度来规范质量管理行为的严密质量保证体系。
(3)质量保证措施
1.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徨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
2、严格施工技术和业主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3、实行样板制,施工过程按要求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定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4、项目经理部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办法,项目经理对项目质量控制负责,过程质量控制应由每一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
5、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经工程师检验和认可。
6、根据项目人员的分工,制定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的质量职责专人管理并颂有效文凭清单。
7、施工合同签订后,项目经理部将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指定专人管理并公布有效文件清单。
8、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各施工班级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9、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等,在执行前应对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10、工程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采购前,应审查出厂合格证和其他相关证明,必要时应进行材料产地或生产厂家的质量调查,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
11、材料进场后,由项目试验员会同材料员按规范的规定进行
取样,取样时材料员应向试验员提供如下资料;出厂合格证、批量、生产厂家、品种、规格等。
12、抽取的样品由项目试验员负责送检,检测单位应具有规定的资质,并在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认可,由试验员取回试验报告。
13、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才能用于工程施工,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禁止在工程中使用。
14、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
15、对项目施工工艺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16、施工工长应根据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随时检查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发现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应及时进行整改。
17、不合格的分项工程应进行整改,做好相关记录,并重新组织验收。
18、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质量记录。
19、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最终检验和试验规定。
20、根据合同要求进行全面验证,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三、质量管理制度
1、会议制度
每周召开一次由质量管理小组主持的质量汇报会。由各作业区
抓质量的负责人汇报一周来已完工程的每道工序质检情况,领导小组在充分查找不足和协调各单位、各工种、各工序工作的基础上,对下周要完成的质量检查控制工作作出详细安排。
在单项、分部工程开工前,召开“三级”技术交底会议,每级交底都应详细记录存档。项目技术人员对工程、质检、各作业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交底。技术交底应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不定期召开质量缺陷处理分析会。针对出现的质量缺陷,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对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按照“缺陷产生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主要责任者及群众不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2、学习制度
每周一次由质量领导小组组织全员参加的“质量意识教育”专题学习。通过学习质量控制文件、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工程实际。认识质量的重要性,树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和“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项目经理部每周组织一次技术学习。组织施工员、质检员、各工序班组长、相关科室和队伍负责人参加的、以学习技术文件、规范规程、施工工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
各科室、班组每周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相关的规程规范、施工技术、生产工艺、设计图纸等,并不定期的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公关活动,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
3、文件资料搜索、整理、传递、存档制度
所有来文均由办公室登记并贴签交有关领导批阅。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公司发送的关于质量管理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