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中考阅读知识点归纳
1.词语的含义
2007.闻一多先生上课
20.结合文义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
叫座: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2009.擦不掉的鼓励
20.结合文意解释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暴风雨:喻指老师严厉的斥责、批评。 2011.失帽记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乾坤:原指天地,在这里指作者戴帽时感受到父亲传递给的爱及对父亲的思念。 2013.别把我当陌生人
18.结合文意,解释第⑾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味道:母亲身上特有的温情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2015.翠湖留下的心影 17.争鸣?的含义。
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清晨?扰人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
2.标题
2009.擦不掉的鼓励
19.通读选文,请拟一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标题。(不超过10字) 示例:擦不掉的鼓励(能体现文章主旨,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2012.让花儿悄悄绽放
17.选文?让标题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是什么?
?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让若花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中像常人一样努力、成长并获得成功。(意近即可) (答题思路:?花儿?在文中喻指若花。若花是一个坚强、自信、乐观的女孩,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身有残疾而受到别人的过度关注,而是希望像普通女孩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得大家的认可。) 2014.最初的温暖
19.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强调了男孩第一次感受到温暖的重要性;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成为全文的情感线索;寓示了文章的主题;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情感
2009.擦不掉的鼓励
22.阅读选文第⑧段,结合全文,说说?我?眼睛为什么会?湿润?。
?我?眼睛?湿润?是因为:(1) ?我?冒犯了老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责骂?我?,而是正确引导、热情鼓励?我?去实现当画家的梦想,?我?很感动。(2)?我?认识到自己的做法对老师很不礼貌,感到非常内疚。感动和内疚两种情感交,让我的眼睛为什么会湿润了。 2010.泉
19.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事件 作者感情 听到老槐树死的消息A
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痛心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A伤感 B喜悦 2011.失帽记
2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 答: 因为?我?对不起父亲。年轻时因忙于工作,与父亲交流不多;父亲年老体衰之时,?我?不常在他身边,即使在身边,也未能很好尽孝;以愧疚之心戴父亲的帽子表达对父亲的追念(意近即可)
2013.别把我当陌生人
17.请阅读选文,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上。(2分) 刚进包厢时, 忐忑 →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 A →想给孩子零食时, B →快到终点站时, C →与小姑娘分手时 D
A.紧张 B.担心 C惆怅 D难受
2015.翠湖留下的心影
18.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不断扩张,翠湖成了街心花园,?我?感到好无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
4.描写
2007.闻一多先生上课
23.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开放性题目。描写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2009.擦不掉的鼓励
23.研读下面两个文段,请对两个文段的人物描写做简要的分析评价。(4分)
文段一: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文段二: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礼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节选自都德《最后一课》)
示例:文段一?手抚下巴?,?拿起粉笔??加了一道笑纹?这写动作描写,突出了老师的沉着冷静,表现了老师的豁达幽默。该段中对老师语言的描写,表明老师不仅能够客观地评价?我?的漫画,而且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文的技巧。文段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刻画了一位理解、宽容、爱护学生的老师形象。文段二?穿上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运用了肖像(外貌)描写,突出了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的不同寻常,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爱。
两个文段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围绕?人物描写方法?作简要分析评价,语言流畅即可) 2011.失帽记
22.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者与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50字左右)(3分) 答:(只能写作者与父亲在春天或秋天的读书场景,描写具体,语言表达流畅,字数符合要求。) 2012.让花儿悄悄绽放
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示例:老师啊,您的关心使我如沐春风,可您这样的鼓励却像一把铁锤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我的不幸无可改变,但我有着和同学们一样的心愿和梦想。您别用特殊的标准和方式关心我,好吗?(结合文意、符合题目要求、语言顺畅即可) 2013.别把我当陌生人
5.请发挥想象,在第⑾段横线处补一段话,将包厢里大人小孩活动的场面生动地描写出来。(50字左右)(2分)
示例:小姑娘像只美丽的小蝴蝶翩翩起舞,小男孩绘声绘色地为大家讲精彩的故事,大人们亲亲热热地拉起了家常。(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014.最初的温暖
20.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却不记恨,还来不及向她道歉。(有?后悔、自责、遗憾、歉意、伤感?等的意思,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2015.翠湖留下的心影
20.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吗?的田园风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当年的翠湖?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周围种菜的人家很多。再往远古追思,那么它就只是昆明城外?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的一片沼泽了。 5.修辞 2010.泉
20.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该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冬天老槐树的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句中?报答?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小鸟写得有情有义,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文章的美感
2013.别把我当陌生人
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⑽段画线句进行赏析。(3分)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成人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成人自我设防、互相间缺乏信任的特点;把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瓤?,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孩子纯洁、率真的特点。这里运用比喻使文章更具感染力。该句还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孩子的真诚、单纯与成年人的缺乏信任、相互戒备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答出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即可) 2015.翠湖留下的心影
19.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2分)
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句进一步表现了翠湖的美丽;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
6.链接探究 2011.失帽记
23.请联系选文内容,对以下材料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宽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致思))
答: 父父母爱子女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都包含了对子女的深情;子女应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孝顺父母。
2012.让花儿悄悄绽放
5.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 【链接材料】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
【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选自《昆明市2011年中考政治试题》)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010.泉
23.选文中的\小儿\和【课文链接】中的\奶奶\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物,作者安排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相同的。请问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3分)
【课文链接】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有两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小儿?和?奶奶?都是作者寄托了理想的形象,在文中都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都把文中人物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当?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着?我?发现了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当孩子们争着要把月亮据为己有时,奶奶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