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修复性改变
(1)平坦片状排列,细胞间有黏附力 (2)水流样排列 (3)核大,大小不一 (4)核仁大,有时可不规则 (5)染色质淡 (6)可见核分裂
有时由于修复性改变明显,并伴有一些不常见的表现,如核拥挤、染色质粗糙,此时最好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伴有非典型性修复的特征(atypical squamous cells, with features of atypical repair)”。
Figure 1.29 Typical repair. Reparative epithelium is cohesive and arranged in a monolayered, streaming sheet.
鉴别诊断包括非角化性鳞癌和宫颈内膜腺癌。(1)修复性改变一般与炎症有关,但缺乏典型的见于浸润癌的坏死碎屑;(2)浸润癌不仅可见由恶性肿瘤细胞构成的片巢状结构,也可见大量单个散在的恶性肿瘤细胞,而修复性改变中细胞有显著的黏附力;(3)非角化性鳞癌的染色质粗糙。
四、放疗反应
(1)奇异性大细胞; (2)核浆比较正常 (3)胞浆空泡化,多染性 (4)多核
核染色质细颗粒状或为污秽染色质,核和胞浆均可出现空泡,细胞可单个散
在或成簇分布,多核细胞常见(Fig 1.30)。常伴有修复性改变。部分化疗药物也可导致类似表现。
Figure 1.30 Radiation effect. Radiation looks like a wild reparative reaction, with large cells, multinucleation, cytoplasmic vacuolization, and a curious “two-tone” cytoplasmic staining pattern.
鉴别诊断包括(1)疱疹性细胞学改变:两者均可见多核巨细胞,但放疗反应缺乏核的毛玻璃样改变和Cowdry A包涵体;(2)复发癌:复发癌的细胞丰富,而放疗改变的细胞散在分布,复发癌的核非典型性也较其明显;(3)LSIL。
五、与宫内节育器相关的细胞学改变
有两种不同的细胞学改变:(1)空泡化细胞:为腺上皮细胞,小群状分布(5-15个细胞)或单个散在,有丰富的空泡化胞浆,核增大,可见核仁;(2)胞浆少,核深染的小细胞:散在分布,细胞类型不明,染色深,核浆比高(Fig 1.31)。
鉴别诊断包括腺癌和HSIL。第一种细胞可能与腺癌无法区别,若患者使用IUD,则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应与临床联系,有可能需要在取出IUD后复检;第二种细胞若见不到核仁,与HSIL无法鉴别。
六、子宫全切术后腺细胞
子宫全切术后2%的患者TCT检查可见腺细胞,特别是接受过术后放疗者,可能是一种治疗所导致的化生性改变,若其形态与正常宫颈内膜一样,则考虑为良性改变(Fig 1.32),即使以前为宫颈或宫内膜腺癌,也不考虑恶性,可诊断为“子宫全切术后良性腺细胞”。
第三章 鳞状上皮异常
一、鳞状上皮内病变
(一)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1、细胞病理学: (1)细胞中等大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