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三课第一节第一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23:22: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课第一节第一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课件下载)

北大附中 李克峰 10008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事例分析与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点】 矛盾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那么,有的同学会进一步追问,世界为什么会变化发展呢?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在神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那唯物辩证法是怎么回答这一问题的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事例:(多媒体显示)

美国北部有个小岛,岛上有驯鹿,也有狼,狼是鹿的天敌,狼的存在,鹿就有被狼群吃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牧民们为了保障鹿的成长,就开展打狼运动,把狼斩尽杀绝。在他们看来,消灭了狼,驯鹿就会增多。灭狼之后,小岛一度成了驯鹿的天堂。它们再也用

不着竖起耳朵吃草,用不着狂奔逃生了,头数也有所增加。但是,好景不长。第二年冬天,天降大雪,由于驯鹿太多,牧草有限,加上驯鹿种群退化,体质下降,一大批驯鹿冻饿而死,鹿的数量大减。从这里,牧民们悟出一个道理,狼固然捕杀驯鹿,但是,它的作用并非都是消极的。它起着择优汰劣、限制驯鹿数量,防止“鹿口爆炸”、驱赶驯鹿奔跑跳跃,保持生机的作用。没办法,牧民只得重新引狼入岛。不久,狼和驯鹿保持着相对平衡,驯鹿又正常地发展起来。

提问:狼是鹿的天敌,可牧民们为什么还要把狼引进小岛,狼和鹿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对驯鹿的正常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略)

总结:狼和鹿之间不仅仅是相互对立,而且还相互依赖,这种关系对驯鹿的正常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哲学上把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称之为矛盾。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1.矛盾的含义

教师:说到矛盾,自然会使我们联想到我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讲的“自相矛盾”的故事。

让学生叙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举起盾,向人叫卖说:“我的盾坚硬无比,无论怎样锋利的矛,也戳不穿它!”说完,又举起他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锋利无比,无论怎样坚硬的盾,也能戳进去!”站在旁边的人听了,暗自发笑,便问他:“那么,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怎样呢?”一听这话,卖矛和盾的人只好哑口无言了。

教师:同学们注意,这里所说的“自相矛盾”,是指说话前后不一,互相冲突的意思,它同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并不是一回事。辩证法中所讲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矛盾。

自古以来,很多哲学家都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现象。例如:(多媒体显示)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

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

教师:上述论述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即都看到了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高一经济常识学过了哪些矛盾概念?

学生回答后总结(多媒体显示) 经济常识中的矛盾概念: 使用价值与价值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 ……

教师:谁能试着分析一下使用价值和价值、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是如何“对立”的呢?

学生: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这两个属性对于商品购买者和商品生产者来说,不可同时兼得。

学生:财政收入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再分配的过程。

教师总结: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个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一个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者是相互区别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两种相反的经济现象,二者是对立的。再比如,同化储存能量,异化释放能量二者相互排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等等。哲学上把矛盾的双方存在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分离的这样一种趋势和属性称之为矛盾的“对立”或者矛盾的“斗争性”。

(1)“对立”的基本含义: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板书)

教师:大家思考:哲学讲的对立和斗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对立和斗争,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矛盾双方的对立以及政治术语中的对立和斗争是一种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对立和斗争,比如:同学之间的小矛盾,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以及巴以冲突等等都是具体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上讲的“对立”和“斗争”的具体体现。哲学上的“对立”和“斗争”是对世界各个领域的具体的对立和斗争共性的抽象和概括。

教师:所谓“统一”简单地说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的属性。谁能再试着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是如何“统一”的呢?

学生:(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2)作为商品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学生:没有财政收入,也就无没有财政支出。 ??

教师:哲学上把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称之为“统一”。 (2)“统一”的基本含义:(板书)它有两种情况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板书)

教师:相互依存是指矛盾双方不可分割,离开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存在。例如我们一开始讲的故事里边的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在小岛上狼和鹿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能生存。再例如:一块磁铁有南极和北极之分,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如果把它从当中断开,我们能得到一块只有南极和一块只有北极的磁铁吗?

学生:不能。每块小磁铁又出现了自己的南北两极。要是将其退磁,一极消失了,另一极也就不存在了。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漫画(多媒体显示),大家说他敢剪吗

学生:不敢剪。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甲),另一方(乙)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板书)

(多媒体显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议一议:学了矛盾概念后,你对这句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老子的这段话说明天下任何难事只要敢于去做,积极作为,都会变得容易;相反,如果畏首畏脚,不做努力,即便是很容易的事情也难以完成。难和易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师∶难和易之间是不是可以任意转化?

学生:不是,难和易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为”与“不为”。 教师:这说明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但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虚幻的、任意的。条件不具备,矛盾双方就不能相互转化。比如,加法、减法可以互逆,但条件是负数的引进。2006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以“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作为开场白。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下温总理所引用古语中矛盾双方及其转化的条件分别是什么?(多媒体显示)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再比如:孙子曰:“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点评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板书)

教师:例如,我们在接受知识时有快有慢,快和慢是相互规定的,没有快也就无所谓慢。再比如“大”与“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上”与“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会不会发生“大”与“下”、“上”与“小”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什么?上述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说明统一离不开对立。统一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而依存离不开对立;因为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相比较而存在”另一种情况是,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离不开对立。这是因为我们所说的转化,是矛盾双方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而非别的方向转化。

教师:通过学习历史我们知道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是相互对立和斗争的,为什么

无产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却不存在对立和斗争。再比如在我们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最密切的人,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学生:1)因为无产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不在一个统一体中。

2)与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与自己处在统一体中,所以才能和自己发生矛盾。 教师:这说明对立离不开统一。因为只有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相互排斥的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存,而是彻底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就无排斥可言。总之,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

(2)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也指事物之间。

教师:因为事物范围的无限广大,是“事物内部”还是“事物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把什么看作一个统一体。比如我们把家庭看作一个统一体,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是属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家庭和社区之间,以及社区与其他社区之间也存在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关系就属于事物之间的矛盾。(多媒体显示)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以及如何正确理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注意的问题。课后,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教材的基础上,思考这样一个练习题。

(多媒体显示)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期间,曾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他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材料二: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次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是为了与美方加强对话,求大同存小异,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积极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中美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第一节第一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ilaw0jaeg6m3qp9y5n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