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B.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C.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
3.图1,2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 4.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5.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 ) A.激活免疫系统 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C.抑制术后感染 D.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
6.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D.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单侧光照射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幼苗将向背离光照的方向弯曲生长 B.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发育,使其多开花、结果 C.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的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抑制侧芽生长 D.扦插时,保留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原因是芽和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9.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 D.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11.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第二营养级 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 B.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 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D.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3.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下列各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的是( )
A.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科学的态度是( )
A.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6.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17.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胰岛A细胞,②全身细胞,A胰岛素 B.①中间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D.①小肠黏膜,②胰腺,A促胰液素
18.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19.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20.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尿素 ④胰岛素、呼吸酶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1.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 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2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动植物资源和它们的基因 B.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 D.酸雨、沙漠化、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 23.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24.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它们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C.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25.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26.如图不能用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C.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D.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2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28.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2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B.在发挥作用后仍能保持活性 C.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3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如图中图甲所示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