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监测工作计划安排
一、设备配置
配备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生产的CX-03C型数显测斜仪两台(一台备用),电测水位计一个,精密水准仪一套,全站仪一套,电脑一台及其他附属设备。
二、测仪器设备及埋设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1)工作原理
航天工业总公司生产的CX-03C型数显测斜仪,它由测头、测读仪及传输电缆等组成。具有轻便.快速.测试精度高等特点。测斜仪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摆锤受重力作用为基础测定以摆锤为基准的弧角变化,通过微机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由自行编制开发的绘图软件绘制成图,由打印机出图。
(2)设备埋设
采用专业厂家生产φ70PVC测斜管,埋设在孔径φ108钻孔中。测斜管埋设应注意:
a、测斜管埋设应提早在基坑开挖2~3天以前埋设,钻孔埋设 首先在土层中预钻孔,孔径略大于所选用测斜管的外径,然后将测斜管封好底逐节组装逐节放入钻孔内,并同时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直到放到预定的标高。随后在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空隙内回填细砂,或水泥和粘土拌合的材料固定测斜管。以便测斜管与土体紧密接触,使土体的位移与测斜管的位移一致。
b、埋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管子的纵向旋转,在管节连接时必须将上、下管节的滑槽严格对准,以免导槽不畅通。埋设就位时必须注意测斜管的一对凹槽与欲测量的位移方向一致(通常为与基坑边缘相垂直的方向)。
c、测斜管底端应埋设在不受基坑开挖影响的土层上,这样可以避免测斜管底端附土层移动而带来的测试误差。
d、测斜管的埋设应尽量保证垂直,管内沟槽位置与量测位移的方向一致。 e、做好测斜管的保护措施,防止在施工中受损。 2、水位监测
13
水位观测孔的布设应以能达到监测目的为原则。一般常以基坑为中心,分别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布设观测孔,观测井点一般应沿观测线布设。本次布设按设计要求位置布设,水位观测孔埋设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Φ32PVC管,埋设在孔径Φ108钻孔中,水位管和孔壁之间用砂石填实,上部50cm用粘土密封。
3、土钉墙坑顶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应提前3~5天埋设。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设定。 (1)沉降监测水准点的布设:
为沉降检测所布设的水准点,是监测土钉墙变形的基准,为此在布设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a、根据监测精度的要求,应布成网形最合理、测站数量最少的监测环路。 b、在整个水准网里,应有四个埋设深度足够的水准基点作为起算点,其余的可埋设一般地下水准点或墙上水准点。施测时可选择一些稳定性较好的沉降点,作为水准线路基点与水准网统一监测和平差。因为施测时不可能将所有的沉降点均纳入水准线路内,大部分沉降点只能采用中视法测定,而转站则会影响成果精度,所以选择一些沉降点作为水准点极为重要。
c、水准点应视现场情况,设置在较明显而且通视良好保证安全的地方 ,并且要求便于进行联测。
(2)沉降监测点标志的构造和埋设 a、沉降监测点标志采用凸形钢钉制作。
b、监测点应布置在土钉墙沉降变化较显著的地方,并要考虑到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后,能顺利进行监测的地方。
14
第五章 监测工期、频率及警戒值
一、监测工期
从开挖前3天进场埋设测点至结构覆土完成为止。
二、监测频率及警戒值
监测频率及警戒值详见下附表: 项 目 监测频率 预 警 值 监测仪器 深层土挖土期间每天一次,必要最大水平位移50mm或CX-03C型数显水平位时加密观测 或连续3天位移速度侧斜仪 移 其余时间2~3天一次 大于4mm/d。 水位 观测 挖土期间每天一次,必要正常抽水期间水位波时加密观测 动>0.5m/天 其余时间2~3天一次 挖土期间每天1次,必要时随时加密观测 总沉降量>50mm 其余时间7~10天/次 水位计 沉降 观测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挖土期间每天1次,必要最大水平位移50mm或水平位时加密观测,其余时间连续3天位移速度大移观测 2-3天/次 于4mm/d。
全站仪 15
第六章 监测成果内容及反馈、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
一、监测成果内容及反馈
主要提交成果如下: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 2、土钉墙墙顶的最大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值; 3、水位变化值;
4、土钉墙墙顶的垂直沉降:
依据土体水平位移速率、位移总量、土钉墙上各点的水平位移、坑外水位变化情况、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垂直沉降、基坑外地表沉降变化情况,综合预报基坑围护系统的安全度。
根据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并即时向业主及施工、监理单位提交监测中间成果。如土体水平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图、基坑外地表沉降、基坑外水位变化等;挖至坑底或异常情况时迅速提供监测数据,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补救措施。每天提供监测日报,每周提供监测周报,基坑施工完毕,两周内提交最终监测成果报告。
二、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预测
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需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读数等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剔除和识别各种粗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避免漏测和错测,保证鉴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定性分析工作。
1、数据整理
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
2、插值法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3、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监测物理量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如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全性,并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