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5-12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4:35: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析:(1)剧烈运动后人体内环境的pH不会明显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一般情况下,健康成年人的下丘脑接受某种刺激后会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使尿量减少,这里描述的“某种刺激”是指内环境(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2)在感到紧张、恐惧时,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增加,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神经调节过程中,若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侧电位仍是负电位。 (3)如图中A、B表示人体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或散热量的变化曲线,则曲线A表示散热量。 (4)人体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其监控和清除的对象是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损伤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接种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原因是疫苗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或者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病原体的疫苗。

答案:(1)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渗透压升高 (2)神经 负电位 (3)散热量 (4)体内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 疫苗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有些传染病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或者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病原体的疫苗

一、选择题

1.如图甲表示细胞间的一种信号传导方式,图乙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中的①表示垂体细胞,则产生的信号分子②可能是促性腺激素

B.图甲表明信号分子只能被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

C.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③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属于自身免疫 D.信号分子②只能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答案:B

2.如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答案:A

3.对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乙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

B.若用图乙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

C.图甲中②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D.图甲中的“某类细胞”指的是效应B细胞 答案:D

4.(2019·四川攀枝花二模)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a需RNA聚合酶等参与并消耗ATP

B.BDNF具有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 C.物质b和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相同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B

5.(2018·四川自贡一诊)如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某种液体500 mL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若饮入的是清水或0.9%的NaCl溶液,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c、b

B.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减少

C.当饮入0.9%的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

D.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答案:B

6.如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m表示某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为效应T细胞,②为病原体侵染的细胞,m为抗体 B.①为传出神经元,②为传入神经元,m为神经递质

C.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m为甲状腺激素 D.①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为垂体细胞,m为抗利尿激素

解析:效应T细胞不分泌抗体,但可分泌淋巴因子,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A错误。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效应器,不能作用于传入神经元,B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后能反馈抑制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抗利尿激素并贮存在垂体后叶,但并不作用于垂体细胞,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2019·广东佛山模拟)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现在最流行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Aβ“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

(1)由题意可知,合成Aβ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Aβ可通过胞吐的方式“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量____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病患者神经系统不兴奋和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效果很相似,正常人遭遇危险或情绪紧张时血液中该激素含量将会__________。当该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时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有利于健康,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运动结束后,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血浆渗透压 升高 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解析:(1)由题意可知,Aβ即β-淀粉样蛋白,因此,其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β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5-12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io5b6j21e38ccg96mxg8n6j4879hw00bzq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