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之二
净 化 车 间 转 炉 气 柜 工
- 1 -
目 录
第一章 煤气基础知识 第二章 转炉煤气的生成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转炉煤气生产工艺 转炉煤气柜及主要设备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的操作维护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的安全操作 转炉煤气回收系统的故障应急处理变频调速基础知识 - 2 -
第一章 煤气基础知识 第一节 名词解释
一、煤气的热值
1 N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气的热值,单位为KJ/Nm3或Kcal/Nm3。热值可分为高热值和低热值。
高热值是指1Nm3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冷却到原始温度,而其中的水蒸汽以凝结水状态排出时所放出的热量。
低热值是指1Nm3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冷却到原始温度,但烟气中的水蒸汽仍为蒸汽状态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气的高热值大于其低热值,差值为水蒸汽的气化潜热。 二、荒煤气与净煤气
荒煤气是指未经过净化的煤气。净煤气是指经过净化或达到净化标准的煤气。
三、煤气的标准体积
煤气与其它物体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因此一定数量的煤气在不同的温度情况下,体积是不相同的。温度上升,煤气体积就变大。具体体现,每上升1℃煤气体积就增加1/273。
为了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标准,一般以在摄氏零度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情况下的气体体积作为标准。这就是标准体积,以Nm3表示。
四、饱和水、机械水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所谓饱和水是指以水蒸汽的状态存在于煤气中的那部分水。 机械水是指以液滴的形态存在于煤气中的那部分水。
煤气中的饱和水含量随煤气湿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越高,变化越明显,当煤气由一高温降至某一低温是,饱和水就会有部分冷凝而转变为机械水。
- 3 -
煤气中机械水的含量随煤气的流速、流向阳花变化而变化。当煤气的流速减慢,流向改变时,煤气中的机械水就会由于惯性力或重力的作用从煤气中分离出来。当煤气由某一低温升至某一高温时,煤气中的部分机械水被蒸发而变成饱和水。
五、标准状况与标准体积
通常将温度在0℃,大气压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
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mol)气体所占的体积为标准体积,约为22.4升。
六、燃烧
可燃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氧气或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并伴发光、发热现象的过程叫燃烧。
七、理论空气需要量与实际空气需要量
理论空气需要,是指每Nm3(或kg)燃烧按燃烧反应计量议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单位为Nm3/Nm3或Nm3kg。
理论空气需要量也是燃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最小空气量。 燃气的热值越高,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也越多。 八、理论燃烧温度、回火、脱火
煤气燃烧时燃烧产物即废气所能达到的温度叫理论燃烧温度。 当煤气流速小于煤气燃烧速度时,火焰向管道或设备内传播燃烧的现象叫回火。
当煤气流速大于煤气燃烧速度时,火焰在远离喷嘴的地方燃烧的现象叫脱火。
九、煤气燃点(着火点)
当煤气达到一定温度,在有空气或氧气的供给下就会产生自燃,把产生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煤气燃点。
高炉煤气燃点700℃,焦炉煤气燃点650℃。
- 4 -
十、着火温度
当燃料中的可燃分子与氧化剂分子相接触,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条件下,便发生燃烧反应,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这便是燃烧现象。在燃烧现象中,首先有一个着火过程,着火过程是指燃料与氧化剂均匀混合后,从开始化学反应,温度升高达到激烈的燃烧反应之前的一段过程。为了使可燃混合物着火和开始燃烧,在现实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一种是点火燃烧。
1、自燃着火:使可燃混合物整个容积都达到某一温度,超过该温度,混合物便自动着火达到燃烧状态。这个过程叫做自燃着火,俗称“着火”。着火温度表示可燃混合物系统化学反应可以自动加速而达到自燃着火的最低温度。
2、点火燃烧:在冷的混合物中,用一个不大的点火源在某一局部地方点火,先引起局部着火燃烧,然后向其他地方传播,最终使整个混合物都达到着火燃烧,这叫做被迫着火或“点火”。点火温度与自燃着火温度相似。
点火温度往往略高于着火温度。但无论哪种温度都随着具体的热力条件不同而不同。工业炉窑中可燃混合物的燃烧都是用点火的方法来引燃的。
十一、爆炸极限
在一容器或管道内,当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达到一定范围,并且遇到足够能量的火种或温度达到着火温度以上时,就会发生爆炸。此时,混合气体中所含可燃气体的最大混合比叫爆炸上限,最小混合比叫做爆炸下限。
十二、大气压和标准大气压
大气压是指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的单位面所产生的压力。它随地表海拔高,纬度和气象条件而改变。
标准大气压:国际上规定温度为0℃时海平面上的压强为
-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