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唐国宁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语言美、构思美、思想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讲究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体现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疏导、诱导、辅导的作用;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语文教育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必然要做出自己的思考与应对。作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者,理应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语文教育的变革重点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认为学生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内心拥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学,去用,这样才能有所长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愚见: 一、改变认识,关注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尤其当我们一起评课时讲这位老师基本功好,那位老师运用方法好等等此类话的时候,就充分说明课堂的焦点不在学生身上,课堂的靓丽最终归
于老师;而我们听课老师也都在思想上先入为主的盖了帽:“咱们下一节听××老师的课,”而非:“咱们看看××班学生是如何上课的”。孰不知,老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课堂的好坏应当看学生发挥如何。
在此情况下,其实我认为一节完整完美的课恰恰就是最失败的课,因为老师表演完了,而学生居然没有任何问题,还心满意足,无有任何千奇百怪的想法,这岂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悲哀,岂不是教师的高级欺骗手段?我们老师的知识量到底有多少呢?长此下去,我们的后代会不会出现知识的倒退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认识,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而不是只关注教师。一节好的民主、自主的课堂实质在于:我们不光在乎课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要更在乎引出了多少问题、留下了多少问题,学生有多浓的兴趣去反复地玩味、品评、尝试、实践于课下。
二、形式多样,激“活”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教学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方法。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种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么为了让学生“活”起来,可以尝试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使传统与现代化媒体相互渗透、补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媒体是课堂的辅助,老师的帮手。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面对着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接受多种媒体手段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每一种设备的特点和优点,设计教案的同时要精心设计好
每一部分所需采用的多媒体手段,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品读,首先从课题入手,初读感知,晓“情”, 然后抓住语言文字,精读品味,激“情”,最后反复朗读,读说结合,悟“美” 。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发现了“美”,悟出了“美”,而更多的是注重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发现、相互评判发现,使课堂具有真正的动态活力。
(三)开展竞赛。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响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课堂小竞赛使学生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因而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要比其它状态下的高得多。但教师在采取这种形式组织课堂时要注意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让他们能 “跳起来摘苹果”;此外,还要善于利用课堂“小插曲”,以此鼓励、引导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三、语言艺术,巧妙运用。
要是语文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新鲜感,教师就必须注重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
(一)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音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使人反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二)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鸣,易于接受。 (三)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四) 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四、情感丰富,风格多样。
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完美的标志。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因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可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 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倾听意见,发扬民主
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一些事情。当我们发现学生在按我们的期望去行动时,我们会信心倍增;但当我们听到学生向老师提出批评或特殊看法时,情绪上往往会有所不安。但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倾听意见,这有助于我们对教学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