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切除术后呼吸道梗阻原因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35~65岁,术前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单纯性甲状腺肿3例,甲状腺癌12例,桥本病3例。
1.2 临床表现:呼吸道梗阻病人均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躁动,严重者可出现三凹症。
1.3 处理方法:均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气管切开。
1.4 结果:36例病人35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
2 讨论
2.1 气管外压迫:本组5例为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造成呼吸道梗阻,均予拆除缝线、清除血肿、重新结扎止血,气管切开治愈。因颈前空间较小,积血50 ml可出现呼吸紧迫症状,积血超过100 ml可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故术中须予确切止血,对创面较大者,应予充分引流,并保证引流管通畅。
2.2 喉头水肿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本组17例,因喉头水肿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出现呼吸道梗阻,均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吸痰后气管切开,全部抢救成功。喉头水肿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与麻醉及手术时对气管刺激有关,尤其是全麻时反复插管可造成喉头水肿。手术对气管及周围组织的刺激可加重喉头水肿。原有呼吸道炎症亦可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阻塞气道。
2.3 气管软化:本组1例术中发现气管软化,予气管悬吊术,但术后仍出现窒息,予气管切开2周后拔管。对气管软化者应行气管悬吊术,将软化气管被膜悬吊于胸锁乳突肌或颈前肌上,以保证气道通畅,严重者应予直接气管切开,以防出现窒息。
2.4 气管痉挛:本组8例气管痉挛均予气管切开,1例死亡。术后气管痉挛常在有喉头水肿及严重缺氧时诱发,气管痉挛引起气道梗阻,使气管插管困难,甚至气管切开后,因阻力过大而不能插入套管。本组死亡病例即为气管痉挛插管2次失败后改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因延误抢救时机,2天后死于呼吸衰竭。
2.5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本组5例为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因声带麻痹造成声
门阻塞,立即出现呼吸道梗阻,均予气管切开,修复神经至声带麻痹恢复后拔出插管。孙明举等[1]认为在甲状腺背面包膜内结扎甲状腺下动静脉分支,不易伤及喉返神经,杨维良等[2]主张对有造成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者,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直视下操作。我们认为对甲状腺癌及桥本病人,术中应予显露喉返神经,以防损伤。
2.6 甲状腺切除术后出现呼吸道梗阻可以为单一原因造成,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因素,关键在于预防,须做到术前精心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在病床前留置气管切开包应作为术后常规准备,以及时处理甲状腺切除术后出现急性呼吸道梗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