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黄道婆》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4 20:38: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黄道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虐待”等词语,积累“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教学难点:

知道为什么要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陈列黄道婆的塑像和松花布。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5个生字,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掌握“虐待”等词语,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16个生字,掌握“虐待”等词语。 教学难点:学生自读探究,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黄道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黄道婆。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黄道婆的经历和事迹,那么,课文讲述了黄道婆的什么事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和同学交流读写生字上的注意之处。

2.勾画下列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歌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3.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述了黄道婆什么事情?留给我们什么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词语。

⑴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⑵全班齐读。

⑶教师:这一课生字较多,而且有些字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强调“虐、悴、赢”的写法。 ⑷指名逐段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读情况。 2.指名反馈词语的理解。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举目无亲: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百感交集: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黄道婆是一位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人。)

4.教师: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的?

第一段(1):讲一首民谣所唱的“黄道婆”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

第二段(2~4):讲黄道婆无法忍受公婆与丈夫的虐待,逃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百姓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由于她思念家乡,在老年的时候,她回到了故乡。

第三段(5、6):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

第四段(7):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建造了“先棉祠”来纪念她,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四、初识人物,鼓励探究

1.指名说说黄道婆留给我们的印象。(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2.教师:人物的性格及特点是由事情展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刻画黄道婆的性格特征的? 3.小组探究。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自己对黄道婆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培养对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敬佩之情。

2.知道人们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陈列黄道婆的塑像和松花布的原因。

3.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2.难点:知道人们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陈列黄道婆的塑像和松花布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歌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2.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黄道婆。课文是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1.教师:找出课文中体现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语句。

⑴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

①“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

②教师: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是一个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子。)

⑵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教师:“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一是她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不愿意想起往事;二是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不能不思念;三是家乡非常贫穷,人们劳作非常艰辛,如果能传授先进的植棉方法和棉纺技术就好了,就不会那么穷,那么累了。这段话可以看出黄道婆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

⑶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她耐心地教人们用新式的的纺纱织布。

这两句话表现了黄道婆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的品质。) ⑷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了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黄道婆具有一种什么精神? (勇于创新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进一步体会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称赞、佩服语气)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的介绍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师:就这样,在黄道婆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鲜明的“乌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便闻名全国。黄道婆的努力极大地推动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的发展。到了明朝,乌泥泾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可以这么说,我国的棉织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黄道婆的无私传授植棉技术、革新纺织工具的基础上的。

5.当她去世后,人们是怎样纪念她的?

(一是凑钱公葬她;二是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题名为“先棉祠”;三是解放后,重修了她的坟墓,种了树,建了墓园;四是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三、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她的故事

1.要求:抓住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2.学生在小组内按要求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3.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述。 四、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同学们,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让人敬佩。同学们可把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搜索更多关于: 《黄道婆》教学设计 的文档
《黄道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iwnj3w9x26d7jn4l23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