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德勤杯”论文大赛获奖论文集
(三)企业声誉资本:
根据公式:Vrc?Vm?Vl?Vic,即,企业声誉资本=企业市值-企业清算价值(用企业净资产价值近似计算)-企业智力资本价值。 公司名称 华谊兄弟 华策影视 光线传媒 企业市值(亿元) 184.28 141.87 154.94 企业清算价值(净资产)(亿元) 30.888 13.158 20.648 企业智力资本价值(亿元) 0.485 0.028 0.125 企业声誉资本(亿元) 152.907 128.684 134.167
表六 华谊兄弟与同行业其他公司企业智力资本价值比较 根据以上关于企业声誉资本的计算与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华谊兄弟的声誉资本高于其他可比公司,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声誉资本作为一项企业的资产或资本,是靠企业的积累和维护形成的,同企业其他资产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企业的声誉资本处于高水平时,企业更重视企业声誉,且更有维护企业声誉的动机,因此声誉机制对其的作用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六、案例分析:从公众关注度检验声誉机制有效性
(一)华谊兄弟并购分析:
伴随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高速发展及《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国内传媒业并购步入“加速期”。据WIND统计数据,从2013年年初至9月11日,已公布的传媒行业并购交易案例共有38起,涉及金额413.1亿元。仅2013年8月份至今就有15起并购,有6起并购交易金额超10亿元。传媒行业受益于国产电影票房屡创新高、手游和移动互联等新媒体产业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企业通过外延收购加速转型与变革,未来传媒及互联网产业将深度融合并实现长期的良性发展。
华谊兄弟在这股“并购热”中争做弄潮儿,完善自身产业链弥补自身业务短板,自2009年上市以来的重大合并收购的市场动作十分频繁。自上市以来的相关重大收购与兼并的资本运作情况如下:
17
第六届“德勤杯”论文大赛获奖论文集
时间 2010年5月15日 2010年6月8日 2010年6月22日 2010年12月8日 并购情况 以3445万元收购北京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51%的股权。 以2920.4万元收购北京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49%的股权。 以14,850万元收购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22%的股权。 以7000万元收购北京华谊巨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1%的股权。 以股东王忠军将其持有的限售股5200万股质押给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以超募资金1.1亿元增资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 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以400万元收购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10%的股权 股东王忠磊将其持有的限售股1800万股质押给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 支付方式 现金 现金 现金 现金 2011年4月19日 2011年8月11日 2012年2月25日 2012年4月19日 股权 现金 现金 股权 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不超过2012年9月18日 300万美元认购多米音乐总股本中的693.3146万股优先股 2012年12月25日 2013年1月21日 2013年3月8日 向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有限公司增资2091.6万美元。 股东王忠军将其持有的限售股4000万股质押给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通过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公司向华谊影城(苏州)有限公司增资6750万元。 现金 现金 股权 现金 股东王忠军已质押给湖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限售股2013年4月26日 5200万股已解压,同时将其持有的限售股3780万股质押给中原信托有限公司。 2013年7月24日 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广州银汉科技有限公司50.88%的股权,股权交易价格为67161.6万元。 表七: 华谊兄弟并购案例整理 股权 股权及现金 经过统计,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华谊兄弟通过现金、股权等方式并购了近30次,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样的公司已经吸引了足够的公众注意力,这样的公司再一次“动作颇大”,而同时有王忠军兄弟于8月16日、8月20日的减持做铺垫的并购行为必定受到社会公众及媒体更多的关注与评论,华谊兄弟并购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将被放大,因此华谊兄弟也势必更加关注其企业声誉,媒体关注通过声誉机制影响公司行为也更为合理。下面运用百度指数生成的各个时段媒体及用户对“华谊兄弟”的曝光度及关注度等数据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推理。
18
第六届“德勤杯”论文大赛获奖论文集
图六:“华谊兄弟”媒体关注度、用户关注度 图七:“华策影视”媒体关注度、用户关注度 19
第六届“德勤杯”论文大赛获奖论文集
图八:“光线传媒”媒体关注度、用户关注度 图九:“华录百纳”媒体关注度、用户关注度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