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8份试卷合集】四川省资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6:22: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比减小的是 A.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B.氢氧化镁和稀盐酸 C.锌和硝酸铜溶液 D.氯化钠和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后生成沉淀,所得溶液总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总质量减小,故符合题意;

B、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沉淀溶解,使所得溶液总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总质量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C、锌和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置换出铜的质量小于消耗锌的质量,因此所得溶液的总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稀硫酸不反应,因此,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 B.0℃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 C.20℃时,a与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D.将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

故A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故B正确;

C、20℃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变化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将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3.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 2HCl=MgCl2+ 2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A、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上述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故A错误; B、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而该题中的反应反应物有两种,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而该题中的反应中没有单质,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而该题中的反应符合,且有水生成,则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各组离子可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a+、CO32﹣ C.Mg2+、Cl﹣、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pH=1的溶液中大量的氢离子。A. CO32- 和氢离子不共存,错误; B. Fe3+、SO42-、Cl-和氢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共存,正确;C. Mg2+和OH- 生成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D. Ba2+和SO42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B.Fe3+、SO42﹣、Cl﹣ D.Na+、Ba2+、SO42﹣

生成沉淀,不共存,错误。故选B。

【点睛】

不共存就是指离子间能相互结合生产沉淀或气体或水。

5.在①合金、黄铁矿、石油、纯碱;②N2、P、Mg、O3;③Al2O3、Fe3O4、CuO、SO3。三组物质中,每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纯碱、Mg、SO3 C.合金、O3、Fe3O4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纯碱属于纯净物,其它属于混合物; ②中镁属于金属单质,其它为非金属单质;

③中三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其他为金属氧化物; 故答案选择A。

6.下列鉴别化肥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用观察法可鉴别氮肥和磷矿粉

B.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 C.用加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 D.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见的化肥中氮肥一般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状固体,因此可通过观察鉴别出氮肥和磷肥,选项A正确;

B、碳酸氢铵不稳定,容易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碳酸氢铵通常情况下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铵常温下比较稳定,无刺激性气味,因此用闻气味的方法可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铵,选项B正确; C、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硝酸银溶液加入氯化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钾不能和硝酸银反应,硝酸银溶液加入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因此用加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可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钾,选项C正确;

D、熟石灰与硫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因此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选项D错误。故选D。

7.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B.黄铁矿、Mg、Al2O3 D.纯碱、P、SO3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C.水和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

B.水和生石灰 D.水和硝酸铵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会产生氧气,从①中的导管冒出,不符合题意;

B、水和生石灰反应会放出大量热,使得试管②中的空气膨胀,从①中的导管冒出,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也会放出大量热,使得试管②中的空气膨胀,从①中的导管冒出,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时,要从环境只收热量,试管②内空气遇冷体积缩小,从而①中的导管形成水柱,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物质反应或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8.2017年1月1日,哈尔滨市首批88台纯电动公交车正式运营,对于制造和使用电动公交车的认识,说法错误的是( ) ..

A.节约化石燃料 C.车内装修使用合成材料 【答案】D 【解析】

B.有利于环保 D.制造外车体用生铁

使用电动公交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有力不保护环境,车内装修用到很多合成材料,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塑料等。为了公交车 的美观和耐用,外车体不鞥用生铁,因为生铁易被腐蚀,易生锈。选D

9.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③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番茄汁的pH;④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⑤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不正确。②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硫酸和氧化铜反应也生成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正确;③pH试纸用水润湿以后,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相当于把待测液给稀释了,则测出的pH不准确。故错误。④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将纯锌片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锌片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因此正确;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也可分,所以错误。⑥可以利用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故说法错误。故选B。

10.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合理的是( )

A.用KMnO4制O2﹣﹣①②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C.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②③④⑤ D.收集CO2气体﹣﹣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故A错误;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先要用集气瓶收集一瓶气体,然后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住,避免气体逸出,最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若木条熄灭,则不为氧气,故B正确; C、实验室用固体(大理石)和液体(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时候,是不需要酒精灯加热的,故C错误; D、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将空气压出,收集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C.血液(7.35﹣7.45

B.唾液(6.6﹣7.1) D.胃液(0.8﹣1.5)

【8份试卷合集】四川省资阳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j6m74ktnr0a0pl1szsm0n19a8hrgx00gy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