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 班级: 姓名: 备注 【 导学案 】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原因 (1)根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___________与生产资料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使固有的_____________的矛盾更加突出。 (3)重要原因: A、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___________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B、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________过度。 (4)导火线(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______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2、特点: (1) 范围广: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 时间长:1929-1933 (3) 破坏性强:工业下降1/3 、贸易减少2/3、失业3000万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3、影响: (1)经济破坏:____________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提高______,实行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对____________的掠夺。 (3)政治危机:使得人们对整个_____________产生了怀疑,___________开始泛滥,资产阶级__________摇摇欲坠。 (4)经济政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 (2)1933年,________就任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2、措施: (1) 整顿 ___________:主要是通过整顿______、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____________。 作用:恢复了银行与金融正常秩序,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调整 ___________:国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等法案,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___________;法案还规定了_________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蓝鹰运动。 作用:规范了工业生产,减少了盲目生产,消除生产过剩;调节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劳工权利,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工业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调节 ____________: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__________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作用:减少了农产品过剩,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4)实行社会救济和_____________:通过了《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政府还举办了许多___________,扩大就业。 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3、实质:新政是在维护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____________. 4、特点: 政府大规模____________, 但同时又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由企业制度。 缓和____________,采取了一些有利于___________的措施。 5、影响: 积极: (1)直接影响: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__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2)间接影响: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__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___________的信心,从而遏制__________,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3)深远影响: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_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代,并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局限: 仅仅是在解决引起经济危机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方面__________并没有消除导致经济危机的__________,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__________的经济理论受到质疑。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对____________的出现起了促进作用。 2、内容:(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1)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____________等弊端。 (2)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____________远远低于____________,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__________。 (3)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____________,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3、影响 (1)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____________的观念,被成为____________。 (2)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主张____________,政府对经济生活的____________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得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____________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________的发展。 重难点解析 一 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 1、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1)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是资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消除无政府生产状态和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避免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成功经验。 (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经济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凯恩斯主义; (2)从内容看:国家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3)从目的看:开始以克服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但其根本目的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5)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来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义国家继承和借鉴。(6)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4、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两者都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是经济理论,一个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践。两者关系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的,都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密切的联系。前者印证了后者的合理性,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靠依据,不是一方建立在另一方基础之上。 二.从不同角度认识罗斯福新政 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巩固练习 1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 ) A.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论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思想 C.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 D.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 ) 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②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A、① 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的信誉扫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