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计算计数初值:周期为100ms,定时应为50ms(半个周期)。一个计算公式为:
计数初值=2-t×f/12
其中t为定时时间(单位为s),f为单片机的时钟频率(单位为MHz)。
所以,计数初值为2-0.05×12M/12=15536=3CB0H。因此,TH0的初值应为3CH,TL0的初值应为B0H。
因此,此例的源代码如下图:
16
16
在MedWin中将源文件编辑完成以后,保存为汇编源文件并编译、汇编产生源代码(.HEX文件)。
下面我们在Proteus中设计电路,此例电路也比较简单,只需在AT89C51单片机的P1.0口连上一个示波器来观察产生的相应波形就可以了。选择示波器时要注意首先在前面的文章“我的毕业论文(三):Proteus软件的基本用法”中第一个图:Proteus界面里面的区域⑤点
击按钮选择虚拟仪器模式,然后在区域③中选择“OSCILLOSCOPE”
(示波器)。
完成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构建好电路图以后,下面就可以为单片机添加程序代码(.HEX文件)了。双击单片机图标,添加上面的源文件所生成的程序代码,添加好以后,接着就可以进行下面的仿真。点击运行按钮,系统就运行了起来,我们可以适当调整示波器面板上的按钮来使波形最有利于我们观察。调整好以后,系统产生的波形效果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的Proteus版本是7.0以前的版本,那么你的示波器和波形效果可能与图中略有不同,但并不影响仿真效果;如果是最新版本,则应该完全相同。
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出,波形的周期为100ms,这与我们设定的目标相一致;而其幅值则近似为5V。
例2.设计一个延时程序,延时500ms。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到延时效果,我们设计在P1.0口连接一个LED发光二极管,使其使用该延时程序每500ms闪烁一次。
通常情况下,为了简便,人们会使用软件延时,即通过执行一段没有意义的程序来达到延时的目的。但那样做会浪费系统资源,使得系统
在延时过程中不能响应任何外部或内部事件。所以,人们对其做了改进,而通过定时器/计数器定时来进行延时。
由于方式2定时时间过短(12MHz下最大250μs左右),所以,此处我们仍然选用方式1。但方式1在12MHz下的最大定时时间也只有60多ms,仍然不能满足延时要求。所以,延时程序需要软硬件协作。即我们可以这样去做,通过硬件T0延时50ms,然后设置一个计数器,当计数器计到10时,我们延时的目标就达到了。
源程序如下图:(计数器初值计算与上例相同)
将上面的源文件保存为汇编文件,然后进行编译/汇编,并生产源代码装入内存在MedWin中仿真运行看延时效果(可以通过指令单步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