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1 小石潭记 - 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6 1:26: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小石潭记

21.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知识。

2.学习对景物细致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名山大川青山绿水会让我们欣喜,让我们激动。自古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赏山玩水之中就给我们留下了芳词佳句: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小石潭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的花、草、荷叶、芙蓉、桂花、雪,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夏的花妍芳泽,秋的神韵,冬的情怀。唐代有一位文学家的山水散文更是让我们难以忘怀,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就和他一起,畅游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名胜——“小石潭”,去一睹大自然的美妙。(板书:小石潭记,柳宗元) 二、读通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读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交流疑难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朗读,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纠正读音和断句。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和句读。 4.学生齐读课文。

5.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 差( )互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

三、读懂课文。(要求: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1.学生翻译课文,组内交流讨论。老师巡视,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 2.疏通文意,点拨难句。(集体质疑:共同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西”,方位词作状语,译时要补出省略了的介词“向”,译作“向西”。 “步”,古时是量地单位,一步合当时六尺。《史记·秦始皇本纪》:“舆六尺,六尺为步。”要注意的是,古时举足两次为一步,今天举足一次为一步。也就是说,古时的一步,等于今天的两步;今天的一步,等于古时的半步,又叫做“跬”。《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里的“跬”就是古时的半步,今天的一步。“百二十步”,作“行”的宾语。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小石潭记

“篁”,读huáng,《说文》:“竹田也”,丛生的竹子;“篁竹”,竹林。“如鸣佩环”有两种分析法,一种是作补语,摹拟水声;一种是作分句,主语“声”承前省略。 “佩环”,古人系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品,行则有声。“鸣”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发出响声。“乐”,动词,喜爱。“之”指代这个地方,但不是小石潭,因为小石潭是在伐竹取道之后才见到的。

全句的意思是:从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玉佩玉环碰撞时发出的叮咚声,心里很高兴。

②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全石以为底”,就是“以全石为底”,意思是拿整块石头作为底。 “以”和它所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一般是作状语和补语。“以”所介的词语,为了强调它,有时可以提到“以”字的前面,如成语“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中还保留着这种句法。

“卷石底以出”中“卷石底”就是卷起石底,也就是石底卷起。这类动词,词义不变,主语和宾语可以互调,而动词并不转为被动。“卷石底”,既是“卷起石底”,也是“石底卷起”,意思一样。

“以”相当于“而”,可以不译出,连接两个动词。

“为”是一个意义很广泛的动词,有“做”“当作”“成为”“是”等意义,随上下文而定。“为坻”,成为坻。“坻”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屿”,小岛。“嵁”,读kān,指不平的岩石。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石潭以整块石头构成潭底,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石头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各种状态),(有的)成为坻、(有的)成为屿、(有的)成为嵁、(有的)成为岩。 ③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可”本是能愿动词,用在数词前面,词义由“可能”引申为“约计”,属副词;“可百许头”,大约一百来头。“许”用在数字后面,也是表示约计的,相当于现在的“左右”等;“百许头”,百把头的光景。“可……许”复用,约计的意思更明显。

3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小石潭记

“空”是名词,作“游”的状语,意思是“在空中”。“空游”就是无所依,“空游无所依”是联合结构的复杂谓语,前后互相补充。犹如“裹足不前”,把脚裹住,就是停止不前。

“所依”是所字结构,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实际上是“所依之物”的省略。“无所依”,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

“若”用在动词前是副词,好像、仿佛的意思。“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天空中游,没有什么依托的东西,意思是,好像并不在水中,并没有水似的。这是形容潭水的清澈见底。“空”只是“游”的状语,“若”作状语,修饰“空游无所依”,“皆”作状语,修饰“空游无所依”。

这句的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西南望”的“西南”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潭”是“西南”的定语,“而”连接前后两部分,而前一部分实际上省略了一个介词“向”。“斗折蛇行”的“斗”和“蛇”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山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斗折”和“蛇行”,结构并列,意思相同。

“明灭可见”:站在高处看,曲曲折折的泉流,有的地方看得见,有的地方看不见,看得见的为“明”,看不见的为“灭”;因为泉水弯弯曲曲,所以一段明,一段灭,明而又灭,灭而又明,其明灭隐显皆可见。

这句的意思是:朝潭的西南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⑤ 伐竹取道:取:开辟,开出。

⑥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 举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 ⑦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寒,使……凄,使……寒 形容词使动用法

3.对照译文,读出原文。(学生对照大屏幕上的译文,分段读出原文,提高学

4

搜索更多关于: 21 小石潭记 - 教案 的文档
21 小石潭记 -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jigh5cwmf0a0pk1tyx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