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性态分析:高低点法
例1:已知某公司2005年1-6月份维修费(混合成本)与有关业务量如下:
1 2 3 4 5 6 直接人工小时(千小时) 维修费(千元) 38 46 24 14 30 44 40 60 40 28 36 46 解:高点(46,60);低点:(14,28) b=(60-28)/46-14=1 a=28-1*14=14
所以成本性态模型;y=14+x
2、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 变动成本法利润计算[P=(p―b)x―a] 例2:某企业生产产品,资料如下: 项目 生产量 销售量 年末存货量 单位产品售价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解: 贡献式(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 减:变动成本 贡献边际 减: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利润 180000 33750 146250 125000 100000 21250 利润 31250 传统式(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 减:销售成本 毛利 减:推销及管理费用 180000 123750 56250 25000 第1年 2500 2250 250 80 15 100000 25000 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 25000
3、本量利分析:保本、保利、影响利润实现的因素分析 保本量及保本额 例3:某公司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本年度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
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为40%,要求预测下年度的保本量及保本额。
解:销售收入=84000/40%=210000元 销售量=84000/6=14000件
单位售价=210000/14000=15元/件 单位贡献边际=15-6=9元/件
固定成本=210000-8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量=108000/9=12000件
保本额=108000/(1-40%)=180000元
综合保本额
例4: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其单价分别为8元和12元,贡献边际率分别为10%和20%,其全年固定成本总额为9000元,假设甲、乙两种产品预计销售量均为10000件。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综合保本额)。
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保利销售量、保利销售额 例5:某公司生产甲产品,单价为3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80元,月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元,本年度的销售量为10000件。要求:计算本年度的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公司若实现利润900000元,销售量和销售额为多少? 解:保本销售量=12×50000/(300-180)=5000件 保本销售额=12×50000/[(300-180)/300]=1500000元 保利销售量=(12×50000+900000)/(300-180)=12500件 保利销售额=(12×50000+900000)/[(300-180)/300]=3750000元
4、利润预测:DOL的运用
例6:某企业生产一种甲产品,今年的产销量为1000件,售价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90元/件,营业利润为55000元。要求:计算DOL、明年计划增加销售5%,预测可实现的利润、若明年目标利润为66000元,计算应达到的销售量。
利润=55000×(1+2×5%)=60500元
利润变动率=(66000-55000)/55000=20% 销售量=1000×(1+20%/2)=1100件
5、生产经营决策(半成品深加工决策、亏损产品继续生产决策、生产能力对利润影响决策、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自制或外购零件的决策、调价决策)
半成品深加工决策:
例7:某企业每年生产1000件甲产品,其单位完全成本为18元(其中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为2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20元。企业目前已具备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品的能力,但每深加工一件甲半成品需要追加5元变动加工成本。乙产品的单价为30元。假定乙产品的废品率为1%。要求:
(1)如果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2)深加工能力可用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4000元,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解:(1)深加工相关损益=1000×80%×(1-1%)×30-1000×80%×5=19760元 不深加工相关损益=1000×80%×20=16000元
因为深加工相关损益19760元>不深加工相关损益16000元 所以应深加工
(2)深加工相关损益=800×(1-1%)×30-800×5-4000=15760元 不深加工相关损益=1000×80%×20=16000元
因为深加工相关损益15760元<不深加工相关损益16000元 所以不应深加工
亏损产品继续生产决策: 例8: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其中有一种变动成本率为80%的产品于2005年亏损了10000元,其完全销售成本为110000元。假定2006年市场销售、成本水平均不变。要求: (1)假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2006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
(2)假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可临时用来对外出租,租金收入为25000元,但企业已具备增产一倍该亏损产品的能力,表无法转移,2006年是否应当增产该产品。 解:(1)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110000-10000)×(1-80%)=20000元 因为贡献边际20000>0
所以应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
(2)因为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40000>出租的贡献边际25000元 所以应增产该亏损产品。
生产能力对利润影响决策:
例9: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000机器小时,尚有20%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丙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预计售价 单件定额机时 甲 乙 30 20 丙 30 12 10 100 60 40 预计单位变动成本 50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
(2)如果丙产品的年市场需要量是600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又将如何安排。 解:(1)甲产品单位资源贡献边际=(100-50)/40=1.25(元/小时) 乙产品单位资源贡献边际=(100-50)/40=1.5(元/小时) 丙产品单位资源贡献边际=(100-50)/40=1.8(元/小时) 因为丙产品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最大,所以应生产丙产品 (2)生产600件丙产品需要工时:600×10=6000(小时) 共有闲置设备台时:40000×20%=8000(小时)
所以应先生产丙产品,余下的2000小时生产乙产品。
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例10:红光机械厂生产甲产品,正常销售单价为80元/件,年初已接到全年订货量为1000件,其平均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其中: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销售及管理费用 24元 12元 14元 4元 10元 5元 2月份一客户要求该厂为其生产甲产品200件订货价格为50元/件,。 要求:就以下各不相关方案作出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1)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2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无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 (2)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16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无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3)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2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但追加订货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800元。
(4)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180件,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若对外出租,可获租金净收入200元,同时追加订货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100元。 解:(1) 相关损益分析表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相关损益 接受追加订货 10000(200×50) 8000 2000 拒绝追加订货 0 0 0 200] 其中:增量成本 8000[40×差别损益指标为2000元,所以应该接受此项追加订货,企业将多获得2000元利润。
(2)此项追加订货冲击了正常任务,追加订货量为200件,而剩余能力只有160件 相关损益分析表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机会成本 相关损益 接受追加订货 10000(200×50) 9600 拒绝追加订货 0 0 0 160] 其中:增量成本 6400[40×400 3200(80×(200-160)) 差别损益指标为400元,所以应该接受此项追加订货,否则将使企业多损失400元利润。
(3) 相关损益分析表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接受追加订货 拒绝追加订货 10000(200×50) 0 9800 0 200] 其中:增量成本 8000[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