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答案附后】
【请先预览】
部编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 。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 表示解释说明 C. 表示意思的递进 D. 表示插说 3. 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是 。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
为 。
5. 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
.
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 ) 浓稠——( ) 搅拌——( ) 好奇——( )
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 、 。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 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
.
.
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
.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十五夜: .
尽: . 2.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 、 等,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 (3)“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
.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
.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闻所未闻: . 2.鲁滨逊从船上搬下的东西有( )
A. 笔、墨水、纸 B. 罗盘、地图 C. 日晷、望远镜 D.猫、狗 E.内衣
3. 鲁滨逊用笔、墨水和纸非常节省是因
为 .
4.鲁滨逊为什么说“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
5. 鲁滨逊在没有找到墨水、笔和纸之前是怎样计算日期的?
.
.五、阅读《匆匆》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