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8:40: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8、双重语言现象, 排挤、替代 19、根本区别 20、阶级性

21、语言、辅助 22、左半球

二、名词解释

1、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

2、 传统语文学:语言处于从属地位,还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学科的阶段。

3、 说话:通常是把几个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造出一句句的话。这种话的长度在理

论上说是无限的。

4、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符号系统。 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

现实的能力。 6、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

然的联系。 7、 语言符号: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

本质的联系。

8、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9、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10、聚合关系: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11、语言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 12、音素:不能再分割,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13、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14、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时再补充采用希腊字母,

有时候也用一些字母的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等办法来补充,以便准确地标记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

15、形态: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

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6、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17、孤立语:缺少词形变化的语言。

18、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的语言。

19、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都在使用的,不容易起变化,比较稳固。 20、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词义。

21、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

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2、隐语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绝对保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23、地域方言:共同语在各个地区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24、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25、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

26、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

27、国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需要的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 28、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29、仿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30、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整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

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31、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32、混合语:在一定的条件下,洋泾浜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混合语。

33、世界语:兼采欧洲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加以简化划一,可以说是欧洲各大

语言的一个合理化的公分母,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造的洋泾浜。 三、简答

1、答:在过去,人们认为古代经典著作的语言是学习的榜样和写作的典范,需要好好掌握,因此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 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决了封建割据的藩篱,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市场。这种情况给各个民族国家的语言交际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另一方面,各族人民的交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频繁,推动了语言间的比较和外语教学的发展。于语言学成了以描写各种语言的现状、追溯它们的历史、探索人类语言的共

同规律为主要任务的独立的科学。

2、答: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说出来的话则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产

生的结果。语言好比打字机的字盘,说出来的话好比是打出来的文章。一盘铅字可以打出彼此毫不相干的种种文章来,而字盘里的铅字却有一定的数目,排列也有一定的规矩。 3、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4、答: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第一,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

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的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其次,大脑是人的一

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指挥,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聋哑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

5、答:思维是人的大脑的机能,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过程。人不仅能消极地适应环

境,而且能制造和使用,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特定的形式。机

器所具有的智能是人的智能的延伸,是人的智能在机器中的再现。机器只能按照人预先设定的条件机械地执行预先规定的指示,它不能“随机应变”,能动地对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条件作出反应。如果条件在预定的范围内,它的反应也是“照章办事”式的,没有灵活劲儿。所以有人说它是“忠实的呆子”。简单的机器是拨一拨动一动的,接受人工智能的机器不过是预先周密地“拨”好了,让它视情况而“动”罢了。机器的能耐不管多大,毕竟是人造的没有“灵性”的装置,永远不可能像人的大脑那样对客观世界作出能动的反映。

6、答: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同语言

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ū”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

7、答:同化,就是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比方“棉”/ 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8、答: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如:turtle(甲

鱼)来自turtur,marble(大理石)来自marmor(这两个词的后面的r异化为l,第二个词的第二个m又异化为b)。

9、答: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

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其他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10、答: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语音、词义、语法也有共同的特点,这叫做“普遍特

征”。下面举一些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如: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鸟儿飞)。

11、概括,这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

其他现象区别开来。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比方说,现实世界里的苹果有品种、滋味、颜色、形状、大小等等差别,而语言里统统给以“苹果”一个名称。 12、答: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

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 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如:随着人类登月计划的实现,英语中就有“deep space”(外层空间)、“moonwalk”(月面行走)等新词。

13、答: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多数情况下,共同语

就是过去的通用语。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准备最后取代方言。

14、答:方言间的词汇差别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鲁迅小

说《社戏》里定阿发、双喜他们偷吃田里的罗汉豆,这罗汉豆是绍兴话里的词,绍兴附近的宁波话叫“倭豆”,相传明朝的时候这种豆成熟的季节最要防范倭寇的滋扰,因而得名。这种豆别处叫蚕豆。绍兴话、宁波话里也有蚕豆这个词,可那是别处的豌豆。 15、答:一个生产不发达的统一的社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疆域的日益扩大,经济上、

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的不完全的分化。这时候,在

一个地区中出现的语言新成分一般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在这个地区内,语言中某些固有成分的改变或消失一般也不大容易波及其他地区。这样,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各地区语言的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也就是说,出现了地域方言。

16、答: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17、答: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

这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如,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多斯岗方言在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的原因。

18、答:汉族自古和其他民族交往,从外族语借入词语。有些词一直流传下来,使用年代久

远,人们已经不觉察到它们是借词了。例如“葡萄”“石榴”“苜蓿”是汉代从西域借入的词;“佛”“菩萨”“罗汉”是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的佛教用词;“胡同”“蘑菇”是元代时借入的蒙古语词。

19、答: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可能有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一出一进之间,音、义等

方面都会有一些变化。汉语的“百姓”借入蒙古语后成为“土房子”,后来变成“店铺”的意义。汉语后来又把这个词从蒙古语中借回来,叫做“板生”,简称“板”,现在,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地名如“麻花板”“库库板”等之中的“板”,就是汉语的“百姓”借入

蒙古语后再借回来的一个词。

20、答: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往来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论述题

1、 答:语言的理性知识来源于实践,但是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语言学在社会生活、科

学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第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三,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

2、 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3、 答: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

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

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江堰市是符号 的序列。 4、 答:(1)、单位的明晰性(2)、任意性(3)、结构的二层性(4)、开放性(5)、传授性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5、 答:不同类型的语法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源于遥远的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们的语法规则都有效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人们熟悉本族语言的结构类型,在学习其他类型的语言时会感到不习惯。这些都是习惯问题。任何语言都必须有足够的语法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交际的需要,无非有的采取这种方式多点,那种方式少点,有的恰好相反罢了。因此,从原则上说,语法不能分高低优劣。

6、 答:词义一部分意义由环境补充的、确定的。同样是“我去上课”,教师说是去讲课,

学生说是去听课。不结合具体环境,有些话就听不懂。很多话都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才能了解它的确切的意思。同样的话,两个人处境不同,可能会作截然相反的理解。所谓“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节历史背景也包括在内。 7、 答: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喻等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

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就是“言内意外”。如:唐诗《秋夕》第二句

“轻罗小扇年流萤”,从表面上讲,这诗很简单,描写一个宫女下用小扇子扑打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实际上在这个“言内”寄寓着好几层“意外”,十分耐人寻味。第一,萤火虫出没在野草丛生的荒凉地方,如今竟在宫院中飞来飞去,说明宫女生活的凄凉。第二,从扑萤的动作可以相见她的孤独与无聊,借扑萤来消遣孤苦的岁月。第三,轻罗小扇象征着她被遗弃的命运: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取凉的,到秋天就搁置不用了,所以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弃妇。

8、 答: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语言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间断的使用之

中,人们需要语言简直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与社会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不能老是处在花样翻新的变动之中。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

搜索更多关于: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的文档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jut03r1z91qw0b8dn7e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