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4:35: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结合区域特征、人类活动分析自然灾害的经验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突破方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资料,使知识直观化,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得出具体防范措施。

2.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读图、析图、用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获取知识。

3. 案例教学法、讲述法、分析法3者相结合。 学法

读图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呈现两张图片——森林和荒漠图片,提问: (1)请同学们欣赏景观图片,谈一谈感想与体会。 (2)这两张图片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我们用两节课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明确一下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分析思路:

区域 发展 影响区域发展的 环境问题 认识和综合治理 这些环境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 / 1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1.土地退化的形成 土地缺少了 植物就无法 水分和养分 正常生长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 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 退化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继续发展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2.荒漠化 (1)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形成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4)影响

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

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1)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阻隔水汽进入

高山环绕盆地地形 青藏高原隆起

位置 水汽难以到达 干旱 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2 / 1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2)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东

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年降水量 干旱程度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不足50毫米 极端干旱区 贺兰山以西 200毫米以下 干旱区 内蒙古高原东部 200毫米以上 半干旱的草原地带 贺兰山 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自然景观 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 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点拨: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

基本条件——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本区条件分析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条件。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根据教材P18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拨:教材P18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3 / 1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k07m55bu51od1e2lms547le14lopx00wl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