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3:29: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________。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________。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答案】(1)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吴王夫差,作为一囡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提炼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而且,每一段的分论点恰恰是自然段的开头部分,仔细阅读,便可解决。

(2)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首先明确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然后寻找本段标志性词语“相反”,可以明确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3)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数据、图表等。补充的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

(4)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要围绕文本的中心去谈感想,不要忘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相关联的事例语句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1)①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②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吴王夫差,作为一囡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略

【点评】(1)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本文的分论点非常明确。

(2)论证方法就是了解一篇议论文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

(3)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就可以明确论点。

(4)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让文化抖落浮躁的尘埃 郭震海

①在一个宁静的黄昏,辞掉一切繁杂,找一个僻静之处,放松身心,读一篇好文,犹如品茗,酽香四溢,荡气回肠。读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静思,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个独立的文字,经过作家的召唤,排列成文,可以直抵心灵,喊醒灵魂。

②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文学一路记载着人类的生活轨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的灵魂,又如一把除尘的刷子,净化着人类的心灵。然而,好作品不易得,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荣耀。

③今天的文化场域,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也弥漫着功利浮躁之气。有的人或沉浸于描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或以剪贴拼凑模仿为写作生存方式。一些图书出版,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只求在轰轰烈烈的氛围中赚足眼球和银两,图书的实际影响无人问津。一些本该严肃认真的作品研讨会,也沾染上求名博利的风气,互相吹捧和宣传,忘记了研讨会的初衷和意义。

④“只有文化,才能让浮躁的社会和城市宁静下来。”文化浮躁了,灵魂的困乏和焦虑谁来救赎?急功近利不仅是对文化的伤害,更是对社会精神气质的污染。如果说文化是治愈浮躁的良药,那么文学作为文化原野上的高峰,不仅不能浮躁,还应担当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责任。一位文艺界人士说:“浮躁,本身就是一道障碍,只有克服,才能更好地向前。”无论如何,一个作家不能忘了握笔书写的初衷,不能推脱肩上应有的道义担当。 ⑤“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精益求精是优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质。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才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柳青、赵树理等作家为了写一部好的作品,双脚时常沾满泥土,四季深入农村。文学说到底就是参与,参与到人民的实践中去,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好作品的种子才能萌发出来。巴尔扎克说:“生活是最过硬的。”与生活隔离,还能写什么?

⑥拂去功利主义,抖落浮躁尘埃,创作确实是一项淡泊名利、远离喧嚣的心灵表达。欲作文先做人,做人必先修心,因为文由心定、文起于心。古人讲“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如其人”“言由以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之宽度决定文之高度,思想和境界决定文风和文路。俯察古今中外,但凡名垂青史的文学大师,无不心怀万物、悲悯苍生。 ⑦文字工作者,无疑是一项神圣光荣的职业。写作不仅仅是记录和表达。一篇好文扰如灌顶酸酬,足以让无力者有力、让蛮横者明理、让迷失者转向,也可以抚慰受伤的身心、洗涤蒙尘的心灵、唤醒沉睡的灵魂。写作是一件苦劳之事。一个真正的好作家,追求不一定多但一定很高,笔耕一生,若能孕沙成珠,留得一篇千古不朽的好文,可谓生之万幸,一生无憾。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4日04版,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第④⑥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成大事当养静气

(2)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①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静,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灵动之美”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诸葛亮的话论证“静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的观点。

(4)首先提出本文的论题:“静”;接着从五个方面论述“静是什么”;最后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成大事当养静气”。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要通过阅读全文,找到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分析,比如标题“让文化抖落浮躁的尘埃”“只有文化,才能让浮躁的社会和城市宁静下来”“拂去功利主义,抖落浮躁尘埃”等句,即可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成大事当养静气。 (2)考查语段的作用。一问考查的是第①自然段,那么就要考虑这一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结构上:引出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也是在考查材料与观点的关系问题。

(3)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如果说文化是治愈浮躁的良药,那么文学作为文化原野上的高峰”这是运用了典型的比喻论证;“古人讲‘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如其人’‘言由以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运用的是道理论证。在答作用时要考虑对每段的观点句的论证或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4)考查论证思路。首先提出论题,然后论述“静是什么”,最后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通过阅读全文后,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规范,因而在表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

故答案为:(1)成大事当养静气

(2)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①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静,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灵动之美”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诸葛亮的话论证“静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的观点。

(4)首先提出本文的论题:“静”;接着从五个方面论述“静是什么”;最后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成大事当养静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需抓住与文章结构有关的符号或关键词,还要加上一些显示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答题格式为:首先运用了什么论据或提出了什么分论点,然后再用什么论据论证论点,最后再次论证论点(补充论点)或得出什么结论。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

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征过程。

(5)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答案】(1)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2)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3)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4)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 (5)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最美的姿态”,所以论点必然与此相关,然后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以判断,结尾处总结出中心论点“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因为没有具体语句,所以可以根据自己对论证方法的熟练程度,选择能顺利分析的段落进行解答。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的重大区别,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k5hj87kt33pit886asl2xn8u9whjn0046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