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
B.花生油
C.面粉
D.冰块
2.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3.实验室常备的氢氧化钠属于危化品,你认为其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4.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将盗版光盘泼上汽油焚烧处理 D.控制 PM2.5 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给液体加热 B. 测溶液的pH
C. 稀释浓硫酸 D. 蒸发食盐水
6.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试卷第1页,总12页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做制冷剂保鲜食品
D.使用汽油作燃料保障汽车行驶
7.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利用空调取暖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D.利用蜡烛照明
8.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pH范围,其中呈碱性的是( ) 物质名称 pH范围
A.液体肥皂
B.菠萝汁
C.柠檬汁
D.泡菜
液体肥皂 9.5~10.5 菠萝汁 3.3~5.2 柠檬汁 2.0~3.0 泡菜 3.4~4.0 9. 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GaAs中As的化合价为-3,则Ga的化合价为 A.-5
B.-3
C.+3
D.+5
10.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铝
B.氢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1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2.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13.下列粒子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2 Cu 中的“2”表示两个铜元素 C.2CO 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D.MgCO3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 价
14.下列有关硝酸铵(NH4NO3)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从类别上分析:硝酸铵属于化合物
试卷第2页,总12页
-2B.从组成上分析:硝酸铵是由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从定量上分析: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N%=
2N14?2?100%=?100%=35%
NH4NO380D.溶液配制:配制 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硝酸铵溶液,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 5g 15.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 B.氟元素与镁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MgF2
C.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氟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D.镁离子核内有 12 个质子
16.利用括号内的物质,以及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仍不能鉴别开来的是( ) A.液体:氢氧化钡、稀硫酸、稀盐酸(酚酞试液) B.气体: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固体:硝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水) D.固体:氯化铁、碳酸钡、氯化银(稀硝酸)
17.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其核心是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质构成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B.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中分子排列是有规律的
C.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18.下列有关对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B.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C.通过化学变化,既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又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D.人们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物质或能量 19.下列图像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试卷第3页,总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