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爱弥儿节选观后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8 2:09: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读《爱弥儿》节选有感

(一)自然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阅读卢梭的《爱弥儿》节选时,首先映入眼中的是“教育遵循自然”,不难看出“自然教育”构成了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爱弥儿》开篇就犀利地说道:“从造物主手里出来的东西都是好的,但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部变成坏的了。”“在今后的情况下,一个生下来就没有别人教养的人,他也许简直不成样子。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我们生来就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他认为我们是通过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培养起来的。事物的教育是周围的事物及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人可以部分但不能全部地控制它;人的教育是人对人施加的有目的的影响和作用,是我们完全能加以控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是才能与器官在本质上的发展,是根本无法由人来决定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把三者融为一体,并且使前两种教育配合我们无法控制的自然的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理想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别的,正是自然的目标”。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卢梭反复强调教育要尊重和保护儿童自然的天性,对儿童的自由的捆绑和束缚是对其天性的残害,更是对自然的“大逆不道”。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儿童也不例外。他们有其独立的思想,不应在如此小的年纪就受到“权威、成见、需求以及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所有的社会制度”的影响。

(三)把孩子看做孩子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宗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我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即使说这种教育在它的目的方面是合理的,然而当我看见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缚中,硬要他们像服役的囚徒似的继续不断工作,······孩子们在遭受种种灾难后,所得到的唯一好处是,在死亡的时候不至于对这个受尽苦楚的生命抱有惋惜的心情,因为他们在这一生中遭受的尽是苦难。”成人很习惯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1

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强制灌输给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压制他们的天性,用条条框框的观念限制孩子,使他们欢乐的年岁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成人都忘了,自己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喜欢自由的,就用自己的方式培养孩子成为成人想要到达的模样。

《爱弥儿》中.卢梭认为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因为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们总是会想尽办法不惜成本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竞争力,家长们还不忘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操心兴趣班的事。在这些家长看来.从小就要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教育,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不会落后于人、才能更好的立足。而所有的这一切完全出于家长“为孩子好”的想法,却很少考虑孩子们的真正需要。也正因为这样,孩子们顺着家长设计的路线走。最终使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少了青春年少时的激情。

在学习压力愈演愈烈的今天,我真心替那些孩子感到揪心,每天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上各类课程,没有了本属于儿童时期的快乐天真,人生的道路还长,这么美好的儿童时期,在各种压力下消逝,以后回想起来,不免懊悔。 (三)生存教育与自然

卢梭认为理当对孩子进行这样的生存教育:“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紊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而且这种生存教育最好从儿童时期就开始。

卢梭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要教会孩子珍爱生命。大自然在不断地锻炼孩子,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大自然教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出牙的时候.就使他们发烧;肠腹疼痛的时候,就使他们产生痉孪;咳嗽厉害的时候.就使他们喘不过气来;肠虫折磨他们;多血症败坏他们的血液;各种各样的酵素在他们的血中发酵,引起危险的斑疹。”在耍儿时期,孩子们差不多都是在疾病和危险中度过的,出生的孩子有一半不到八岁就死了。“经过了这些考验,孩子便获得了力量:一到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生命时,生命的本原就更

2

为坚实了。”卢梭认为,强健的身体是个人幸福的源泉,也是个人智慧的工具,强调在一个人出生后,就应该顺应自然,通过合理的衣着、饮食、睡眠和游戏等进行正确的体育教育。在儿童身体养护方面,卢梭强调要有科学的养护方式,例如婴儿的手脚和身体应该有一定的自由的空间,而不应该一出生就用襁褓严实地裹着,如果把孩子的手足束缚起来,以致不能活动,这样只有阻碍血液和体液的流通,妨碍孩子增强体力和成长,损伤他的体质,不利于婴儿的成长。“凡是用襁褓包裹孩子的地方,到处都可看到驼背的,瘸腿的,膝盖内弯的,患佝偻病的, 患脊骨炎的,以及各种各样畸形的人。”此外,还会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

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莫过于小孩子摔跤,这时候家长做出的反应会直接地影响到小孩的反应。当然,今天我们很多家长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小孩子在这个时候是哄不得的,你越把摔跤看得严重,小孩的反应就会越强烈,哭得会越凶,以期望得到你足够多的关爱或弥补行为。其实小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淡化这种感受,让小孩子也形成一种认识: 摔跤是很正常的,而且既然是自己摔的,就应该自己爬起来。这对培养他们以后面对各种困境时的人生态度和应对方式具有直接的作用。

我们不能应为我们的理所当然而阻止自然对孩子的照料。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是在分散危险,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更容易接近死亡,而我们要做到是训练他们,使他们经受得起必然的打击,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热的季节、气候和风雨,因为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成长?!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中心,每个家长都绕着孩子转,尽一切满足孩子的需求,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即使他能渡过危机四伏的幼儿时期,还有更加猛烈风雨的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呢?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矮小的男孩

3

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在此之前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孙云晓的一篇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曾经在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引发过一场强烈的震动,至今看来仍然振聋发聩。当年《夏令营的较量》曾轰动一时。有识之士痛感中国学生身上道德的缺失和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发出“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痛切呼声。然而,2000年的夏天却再次证明,10多年来中国孩子和中国教育并未发生脱胎换骨的改观。8年的时间,抗战都打完了,可在夏令营中的较量,我们依然没赢, 从“80后”到“90后”,中日青少年一代在夏令营中有过许多次“较量”,但始终未走出“失败”的阴影。 “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似乎什么都不缺,惟独缺少忧患意识。日本这个岛国,国土狭窄,资源贫乏,人口超载,似乎上帝对他们过于苛刻,但惟独不缺忧患意识。

4

搜索更多关于: 爱弥儿节选观后感  的文档
爱弥儿节选观后感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k9sp16jqr03gjy5z8c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