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避免形成施工冷缝。
C.混凝土灌注应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如因超高而使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采用串桶、
溜槽或振动流管下落。
D. 混凝土必须采用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宜为10~30s, 并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
为准。
E. 振捣器移距:插入式不宜大于作用半径一倍,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不小于5cm ,振捣时
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止水带等;表面振捣器移距应与已振捣混凝土搭接宽度不小于
10cm。
F. 混凝土应从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灌注。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
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
条件确定,混凝土凝结
时间不超过表4.2.5-3 的规定。 混凝土凝结时间表 表4.2.5-3
G. 混凝土每层灌注厚度,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应超过其作用部分长的1.25 倍;表面
振捣器不超过200mm。
H. 结构预埋件(管)和预留孔洞、钢筋密集以及其他特殊部位,必须事先制定措施,施工中
25
加强振捣,不得漏振。
混凝土标号 气温低于25℃ 气温高于25℃ C20 以下 210min 180min C20 以上 180min 150min I .结构施工缝应留置在受剪力或弯矩最小处,并符合下列规定: a )板的施工缝留在板跨
中间1/3 跨范围内。 b) 墙体施工缝留置位置:水平施工缝宜留置在底板、中板及顶板交界
处约30cm 处,垂直施工缝同板施工缝距预留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
J .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按设计安置好钢板止水带。 b )
已灌注混凝土强度:水平施工缝处不低于1.2Mpa ,垂直施工缝处
不低于2.5Mpa。
c) 在施工缝处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用钢丝刷将表面浮浆刷除,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保持湿
润,严禁混凝土硬化后再凿毛。
d) 现浇砼垂直施工缝应加设端头模板,垂直施工缝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
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e )施工缝处砼必须认真振捣,新旧砼结合紧密。
26
K .混凝土灌注地点应采取防止暴晒和雨淋措施。
L. 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端头止水带等进行检查,清除模板内
杂物,隐蔽合格验收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M .垫层混凝土应沿线路方向灌注。
N.底板混凝土应沿线路方向分层留台阶灌注,混凝土灌注至标高初凝前,应用表面振捣器振
一遍后再作压实、收浆、抹面。
O .墙体和顶板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并符合下列规定: a)墙体混凝土左右对称、水平、分层
灌注,至顶板交界处间歇1~1.5h, 然后再灌注顶板混凝土。
b) 顶板混凝土连续水平、分台阶进行灌注。混凝土灌至标高初凝前,需用表面振捣器振捣一
遍后再作压实、收浆、抹面。
P.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观测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情况,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⑻ 混凝土养护
砼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用两层麻袋覆盖和浇水进行保湿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
天,使水泥充分水化,其生成物将毛细孔堵塞,切断毛细通路,使水泥石结晶致密,提高砼的
27
抗渗性。
4.2.6 盾构吊装孔、出土孔施工 始发井设有两个吊装孔、和四个出土孔(其位置详见图
4.2.6-1)。 盾构吊装孔、出土孔应在盾构法施工及矿山法施工完毕后再封闭,因此,在顶板
上通地面的预留洞口处均需预埋钢筋接驳器。
盾构吊装孔、出土孔进行封闭施工时,其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可参照4.2.3 模板工程、
4.2.4 钢筋工程、4.2.5 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
4.2.7 施工技术要点
⑴ 底板施工
① 底板施工前需将基坑底受水浸形成的软土或泥浆,必须清除干净;对局部超挖,严禁用虚
土回填,应用砾石、砂、碎石或素砼填充。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