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二部图的性质,匹配,二部图的完美匹配,匹配的应用 学时分配:共4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匹配的实际意义,图的最大匹配和完美匹配的定义,掌
握二部图的最大匹配存在的充要条件和求法
其它:由于增加了部分例题和练习,增加了对二部图的讨论,因此授课内容与教
材不完美一致,主要教学内容有最大匹配,完美匹配,二部图完美匹配的算法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课程名称:二部图的性质,匹配 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二部图的性质,匹配的实际意义,能够将简单的匹配问题建
立图论模型,掌握求最大匹配的匈牙利算法。
教学重点、难点:匈牙利算法,最大匹配的判别, 教学内容:
第八章 匹配
8.1 二部图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常用到二部图,本节介绍二部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结论。 定义8.1.1 若无向图G?V,E的顶点集V能分成两个子集V1和V2,满足
(1)V?V1V2,V1V2??;
(2)?e?(u,v)?E,均有u?V1,v?V2。
则称G为二部图或偶图(Bipartite Graph或Bigraph),V1和V2称为互补顶点子集,常记为G?V1,V2,E。如果V1中每个顶点都与V2中所有顶点邻接,则称G为完美二部图或完美偶图(Complete Bipartite Graph),并记为Kr,s,其中r?V1,s?V2。
图1中,(a),(b),(c),d(),e(都是二部图,其中)(b),(c),(d),(e)是完美二部图。 K1,3,K2,3,K2,,4K3,3
图1二部图示例
显然,在完美二部图中Kr,s中,顶点数n?r?s,边数m?rs。
一个无向图如果能画成上面的样式,很容易判定它是二部图。有些图虽然表面上不是上面的样式,但经过改画就能成为上面的样式,仍可判定它是一个二部图,如图2中(a)可改画成图(b),图(c)可改画成图(d)。可以看出,它们仍是二部图。
图2二部图示例
定理8.1.1 无向图G?V,E为二部图的充分必要条件为G中所有偶圈的长度均为偶数。
证明 先证必要性。
设G是具有互补顶点子集V1和V2的二部图。(v1,v2,,vk,v1)是G中任一长度为
k的偶圈,不妨设v1?V1,则v2m?1?V1,v2m?V2,所以k必为偶数,不然,不存在
边(vk,v1)。
再证充分性。
设G是连通图,否则对G的每个连通分支进行证明。设G?V,E只含有长度为偶数的偶圈,定义互补顶点子集V1和V2如下:任取一个顶点v0?V,令
V1?{v(v?V)?d(v0,v)为偶数},V2?V?V1
现在证明V1中任意两顶点间无边存在。
假若存在一条边(vi,vj)?E,且vi,vj?V1,则由v0到vi间的最短路(长度为偶数), 边(vi,vj)和vj到v0间的最短路(长度为偶数)所组成的偶圈的长度为奇数,与假设矛盾。
同理可证V2中任意两顶点间无边存在。
故G中的每条边必具有形式(vi,vj),其中vi?V1,vj?V2, 即G是具有互补顶点子集V1和V2的一个二部图。
利用定理8.1可以很快地判断出图3中的(a)、(c)是二部图,而(b)则不是二部图。
图3
例1 六名间谍a,b,c,d,e,f被擒,已知a懂汉语、法语和日语,b懂德语、俄语和日语,c懂英语和法语,d懂西班牙语,e懂英语和德语,f懂俄语和西班牙语,问至少用几个房间监禁他们,能使在一个房间里的人不能直接对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