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0份试卷合集)河南省镇平县高中联考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49: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最佳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表格里。

每小题2分,共60分)

1.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 A.抑制土地兼并 B.消除封建割据基础 C.壮大自耕农队伍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

2.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3.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4.《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这表明( ) A.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B.市场对铁器需求大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5.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这表明宋代( ) A.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B.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C.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 D.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

6.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 A.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B.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7.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8.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观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9.《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10.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价格指数 1475 100 1521 167 1555 270 1558 370 1559 400 1595 515 1597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展开

11.在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殖民者进行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其影响( ) A.导致亚洲丧失大量劳动力,但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的文明进步 B.不利于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C.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D.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12.下表为美国在三个不同时间的城市数和城市人口比重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 )

时间 城市数(个) 城市人口比重 1790年 6 3.35% 1820年 61 7.2% 1870年 663 25% A.海外移民刺激了城市发展 B.城市规模和人口比重成正比 C.工业化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

13. 据记载,19世纪末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不再像18、19世纪那样以培养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实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实验需要大量工科知识人才 B.为了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 C.社会上人文知识的人才储备过剩 D.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大学教育

1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5.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16.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金融的布局受解放战争冲击

17.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与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18.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 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思想上拨乱反正 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9.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0.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 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

A.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B.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 C.工业文明的冲击 D.改革开放的深入

21.1986年7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说明( )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22.近代的天津孟氏家庙,中式四合院布局,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这体现了( ) A.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 B.“中体西用”的时代潮流 C.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D.传统文化失去了活力

23.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 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整顿金融,恢复信用 D.社会立法,保障改革

24.《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 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 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

25.“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

A.满足战争需要 B.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推动农业发展 D.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26.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7.跨国公司的罪状很多:侵犯劳工权利、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影响力超越国家之上等等。接下来受到攻击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的“奴仆”。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 C.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 D.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28.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美国,在整个工业化世界都可以看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B.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 C.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

29.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30.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

(10份试卷合集)河南省镇平县高中联考2019年历史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keb45ctgx77xpo5846y5ap1c1kzfj00qe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