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谓酶胆分离现象
转氨酶的高低变化对于肝炎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化验指标。它的变化在肝炎病程 中有无规律可循呢? 一般来说,急性肝炎在病程4-6周内转氨酶应降至正常。肝炎复发时转氨酶升高 可先于症状。如病程超过3个月而转氨酶仍轻度异常,则很容易转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转氨酶出现较大幅度的升高,提示病情可能 发展成活动性,须引起警惕。然而,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生产转氨酶的能力丧失,这时血液中的转氨酶 降低,但是黄疸却持续升高,这种现象即所谓\酶胆分离\,往往提示病情正在恶化。 总之,转氨酶的升高一般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但酶值的高低并不能完全提示 病程的轻重和预后。 因此,不能单纯根据酶值的细微波动来判断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还需对症状、体征、病理和临床其他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又: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 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参 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2 常规中心线均值如何建立
(一)设计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
1.稳定性较长的质控品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建立质控图的中心组(均值)。各实验室应对新批号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均值。均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方法进行确定。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中心线(均值)的参考。(1)暂定中心线(均值)的确定:为了确定中心线,新批号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进行测定,根据20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次质控测定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作为暂定中心线(均值),以此暂定中心线(均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进行室内质控,1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第1个月),以此累积的平均数做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3~5个月;(2)常规中心线(均值)的建立:以最初20个数据和3~5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无数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中心线(均值),并对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中心线(平均数),对个别在有效期内浓度水平不断变化的项目,则需不断调整中心线(均值)。
2.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 在3~4d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4瓶,每瓶进行2~3次重复。收集数据后,计算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的数据)。如果发现离群值,需要计算余下数据的均数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
3 B钠尿肽的检测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有何特性
2.血浆脑钠肽(BNP)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1 心力衰竭的诊断
脑钠肽(BNP)可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有研究认为血浆脑钠肽(BNP)浓度≥100 ng/L可作为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标准,<50 ng/L可排除慢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学者认为脑钠肽(BNP)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高,可比作心力衰竭的“白细胞计数”。脑钠肽(BNP)血浆浓度>62 ng/L为舒张充盈异常的诊断标准。
2.2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肺动脉压有线性相关性,与肺血管阻力呈正相关。肺动脉高压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53 ng/L,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会升高,并与肺动脉压及右室舒张末压相关,提示脑钠肽(BNP)可作为评价有无肺心病的一项指标。
2.3 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室肥厚有关,左心室肥厚组脑钠肽(BNP)水平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室壁厚度密切相关。脑钠肽(BNP)水平有助于监测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和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2.4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增高水平,可反映心肌肥厚程度及流出道有无梗阻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舒张功能障碍,加之流出道梗阻,心室舒张末压显着升高,脑钠肽(BNP)的分泌亦显着增加。
2.5 心房颤动
Tsuchida等研究3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91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结果显示心房颤动时血浆脑钠肽(BNP)升高,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时脑钠肽(BNP)回降到原先水平。
2.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升高,具有预测价值,可作为缺血范围和严重程度及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指标,进行危险分层并指导进一步治疗。血浆脑钠肽(BNP)增加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呈正相关,心肌梗死后血浆脑钠肽(BNP)持续升高与进展性心室重塑有关。
2.7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解剖结构的改变,在长期存在心内分流的情况下往往导致心室容量、压力、负荷过重,进一步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因此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往往显着增高研究显示,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肺/体循环血流比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显着相关;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肺体循环血流比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显着相关,并提出血浆脑钠肽(BNP)值20~30 ng/L可作为手术指征。
4 Westgard 多质控规则
(1)
12S警告规则。见图4-9。
+3s +2s +1s 12S 警告规则 X
-1s -2s -3s 图4-9
1 2 3 4 5 6 7 8 9 10 12S规则示意图
由图4-9说明,在某水平的控制值超出x± 2s限值时,为符合则的结果定为是有问题,发出警告;不是失控。 (2)
12S规则。须注意的是:这里将符合该规
13S失控规则。控制值超出x?3s限值,如图4-10所示,是失控的标志。
+3s +2s +1s 13 S失控规则 X -1s -2s -3s 图4-10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3S规则示意图
22S失控规则。22S有2种表现,如图4-11所示。图左侧为第1种,同一个水平的控制品的连续2
?2s或x?2s限值,是失控的表现。图右侧为第2种:在1批检测中,2个水平?2s或x?2s限值,是失控的表现。
次控制值同方向超出x的控制值同方向超出x
+3s +2s +1s 2 2S失控规则 X -1s -2s -3s
图4-11 (4)
1 2 3 4 5 6 7 8 9 10
22S规则示意图
R4S失控规则。如图4-12所示,在一批检测中,1个控制品的控制值超出x?2s限值;另1个控制
?2s限值。表现为失控。在Westgard
品的控制值超出x多规则的组合中,一定是同批检测中具有上述表现。如果发生在2批检测中,就不是该多规则的
R4S。
+3s +2s +1s R4S 控制规则 X -1s -2s -3s 图4-12 (5)
1 2 3 4 5 6 7 8 9 10 R4S规则示意图
41S失控规则。有连续4次的控制值超出了x?1s或x?1s的限值。是系统误差的表现。如图4-13
?1s或x?1s的限值,如所示,本规则有2种表现:一是1个水平的控制品的连续4次控制值超出了x图的右侧所示;另一种是2个水平控制品同时连续2次的控制值同方向x左侧所示。
?1s或x?1s的限值,如图的 +3s +2s +1s 4 1S失控规则 X -1s -2s -3s 图4-13
1 2 3 4 5 6 7 8 9 10 41S规则示意图
(6)
10X失控规则。有连续10次控制值在均值的一侧,是系统误差的表现。本规则也有2种表现:一是
1个水平的控制品的连续10次控制值在均值的同一侧,如图4-14的上侧所示;另一种是2个水平的控制品同时连续各有5次的控制值在均值的同一侧,如图4-14的下侧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