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适用层次、专业:本科所有专业 学时:68 课程类型:考试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是所有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该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增强学生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积极投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二、本课程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该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新方案中的骨干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前所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提高自我修养,在此基础上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和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和理想,培养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创造性。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属于总论,让学生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到在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其相互联系,这也是本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
1
问题。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事求是 【本章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形成、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主题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本章难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讨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调研教学式、现场交流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
【课后作业】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7.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本章重点】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现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本章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在统一战线中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讨论式、观点演讲式、相互辩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现场交流式 【讲授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3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课后作业】
1.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理论依据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知识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重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骤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难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的全面认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问题讨论式教学、观点演讲式教学、相互辩论式教学、课堂问答式教学、案例启发式教学、现场交流式 【讲授内容】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