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宣传专栏
前言:
围绕“群众了解,党员干部熟知”的目标,加强对组织工作和政策法规的解读宣传。组织工作满意度首先取决于党员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熟悉程度。为此大化县农业区划办出版该专栏,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组织工作满意度是经中央批准,从2008年起中央组织部委托国家统计局负责开展的、以选人用人公信度为核心内容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的真实意见、看法,找出影响干部群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客观评价组识工作和组工干部形象,切实改进组织工作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问:开展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是中组部和全国组织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区组织工作发展、组织部自身建设和各级党委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和重要尺度,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晴雨表,是改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杠杆。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对于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和提高组织工作群众参与度、促进组织工作改进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方式是什么?
答:调查项目性质为国家常规调查项目,每年开展一次。调查一般采用的是多阶段、分层、随机等距抽样方法。多阶段是指样本在省、市、县、乡、村5级中抽取;分层是指样本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和乡村干部中抽取;随机等距抽样是指抽取样本单位和调查对象时采用计算随机起点、等距抽样方法。
问: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综合测评以及对组织工作的分项调查。共包括四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二是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综合评价;三是对组织部门工作的分项调查;四是调查对象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问: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 答:每年的调查一般在8月份开展。
问:如何确定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对象?
答:调查对象为中央、省、市、县、乡、村随机抽中的干部和群众。具体包括党政机关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村干部、离退休人员等五类人员。其中,公务员占50%,事业单位人员占20%,老干部占5%,村干部占5%。
问:如何构建“开放组工”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答:从有利于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有利于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加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着眼,不断探索组织工作公开新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党员干部群
众对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完善选任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把好“六关”入手,大胆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把好“公开推荐关”;二是把好“竞争择优关”,三是把好“考察考核关”;四是把好“酝酿任免关”;五是把好“监督廉政关”;六是把好“公推直选关”。
(二)推进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
(三)注意民主评价,提高党员干部群众满意度。 (四)打造过硬队伍,提高组工干部参与度。
问: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主要因素有哪些?
组织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尽管目前群众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但相对干部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一些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主要有:
(一)组织工作信息公开有待加强;(二)选人用人公信度有待提升;(三)干部管理监督力度有待加大;(四)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五)农村党员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六)党员干部教育方式有待创新。
问: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对策是什么?
(一)推进信息公开,打造“阳光组工”。(二)提高用人公信,突出“群众公议”。(三)拓宽监督渠道,构建“立体网络”。(四)搭建有效载体,创建“党建品牌”。(五)创新培训机制,营造“创
业天堂”。
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出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