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论文
河南大学
成绩: 签名: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论文题目: 地理学理论基础与研究前言
姓 名: 张 阳 学 号: 104753141210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课程名称: 地理学理论基础与前言 授课老师: 导师组
地理学理论基础与研究前言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究不断科学化。本文总结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地理学的前言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理学;理论基础;研究前言;发展趋势
1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及经济地理学三大分支学科,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向来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在当前的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学经历了20世纪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进展和巨大成就。在中国,无论从学科发展角度,还是从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国家需求看,地理学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有利契机。
1.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有文化景观论,行为论,人地关系论等。
1.1 文化景观论
文化景观论是过去或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可以通过它研究该地区的人以前的各种活动,恢复其以前的活动过程。但是,文化景观只是过去人文活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人文活动的动力与原因。
1.2 行为论
行为论是把心理学的有关成就与理论引入地理学,发展成人文地理学一个新的分支—行为地理学。行为地理把心理、行为等因素引入人地关系的研究中,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平衡、反馈的空间关系规律。一般来说,人类对地理环境刺激的自动条件反射所产生的行为不属于行为地理所研究的行为范畴,行为地理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环境感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行为(心理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行为或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境
2
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制作用和过程。
1.3 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同的人地观,由最初的天命论到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然后是生态论等,直到20世纪60年代,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下面介绍在不同历史时期占据过主导地位的人地关系理论。 1.3.1 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阐述社会历史的发展时,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地理环境: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黑格尔指出,从蒙古经阿拉伯到北非的沙漠地区,居民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好客和掠夺成性,往往侵扰周围文明国土,过着无法律制度和家长制生活。在平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居民依靠农业,被束缚于土地上,性情守旧、呆板、孤僻,过着君主制生活。大海附件的居民却具有冒险精神、勇气和智慧。人们多从事工商业,过着民主制生活。
环境决定论思想流行时间较长,但是这个理论过分强调环境的决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