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实验一:
1.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物理常数之一,是理论值还是经验值?吸光系数在什么条件下才为一个普适常数?要使用吸光系数作为测定依据,需要哪些实验条件?
答:是经验值,因为吸光系数是由物质的特性决定的,在特定的波长、温度和溶液条件下确实定值,难以进展理论上的计算,但可以经验测定利用吸光度的可加和性帮助测定物质含量。
1) 在待测物质一定的浓度X围内〔一般较稀〕和温度X围内以与适合的波
长照射下,该物质吸光系数可作为普适常数。
2) 如果是定性检验,在足够宽的紫外波长X围,恒定试验温度,且溶液浓
度不能太大的条件下观察吸收强度即可。
如果是定量实验,要求待测物种类和其,在适宜的浓度和温度X围,且照射波长对应的吸光系数,排除该波段干扰物质的条件下。 2.比色皿的透光度和厚度不可能绝对一样,试考虑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校正?什么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答:当待测溶液的检测波长会被比色皿材料相对强地吸收时,由于比色皿的透光度和厚度不同,如此必须想方法校正这一误差。当检测波长几乎不被比色皿所吸收时,如此可忽略不计。
3.试比拟用标准曲线法与吸收系数法定量的优缺点。
答:标准曲线法优点为:绘制好标准工作曲线以后,测定简单快捷,可直接从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含量,适合同一批大量样品的分析。同时也较为准确。缺点为:每次测定都要重新绘制标准曲线,为了提高曲线精细度必须大量准确配置标准溶液。准备工作比拟耗时。
吸收系数法优点为:可以直接由样品的吸光度计算样品的量,方便快捷。缺点为:不能很好保证在线性X围内使用吸光系数,易受检测条件的不同影响造成误差。 实验二
1. 导数分光光度法中,两组分同时测定时,如何选择择定波长λ1,λ2?
答:在可见-紫外的光谱X围,分别对于两个组分的标准试样进展扫描,将两个扫描结果吸光度图谱重叠比拟,选出两个吸收峰线的交点或其旁边的点,要求使
1 / 11
word 其对两个组分的吸光度都比拟大。此两点对应的波长即为测定波长λ1,λ2。
2. 导数光谱条件〔光谱带通、扫描速度、步长〕的改变,对导数光谱是否产生影响?
试加以说明。
答:〔1〕光谱带通又称单色仪的光谱通带或带宽。指单色仪出射狭缝的辐射波长区间宽度。如出射狭缝为S(mm),单色仪的倒线色散率为D(nm/mm),如此光谱通带Δλ=D×S(nm)。由狭缝射出后投射到被测物质上的光,是一个有限宽度的谱带——光谱通带。随光谱通带宽度的增大,吸收光谱的分辨率降低,并偏离朗伯一比尔定律。
〔2〕一旦狭缝确定下来,扫描速度的快慢影响了图谱分辨率的上下; 〔3〕狭缝设定的越窄,图谱分辨率越高,但信噪比下降;当狭缝过宽时,图谱的重现性变好,但峰形变宽,有时会将有用的小峰掩盖在其中;
〔4〕如果狭缝选择的较窄,扫描速度应该放慢;因为检测器尽管比人的眼睛灵敏,但也有惰性;当狭缝窄扫描速度快时,检测器的响应速度下降,尤其是类如硅光二极管的检测器更甚;一般仪器说明书中均给出了在某某狭缝下扫描速度的上限,其目的就是保证了分辨率;
〔5〕当仪器的狭缝、扫描速度和采样间隔确立后,仪器的另一个指标“响应速率〞对图谱的分辨率也会产生影响;响应速率就是你提到的fast和slow,响应速率的快慢就是对已设定的采样间隔进展集合后的平均处理的效果;响应速率快,采样的点少,对图谱处理的快,真实性和分辨率强,但信噪比略差;响应速率慢,采样的点多,图谱的重现性和光滑性好,但对于小峰的分辨率变差,甚至会使图谱峰值变低和后滞;一般使用时均采用中速,即“Medium〞方式;
3.本实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素有哪些?
a) 实验仪器参数的设定和仪器测量的准确程度; b)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未知液稀释时的准确; c) 结果处理时方法的选择与影响因素的排除
实验三:
1、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信息?如何进展红外吸收光谱图的图谱解释?
2 / 11
word 答:a、当化合物的分子具有偶极矩,分子振动时伴随有偶极矩的变化。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
b、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用以进展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
c、首先利用质谱法等方法确定改有机物的分子式;
其次,计算分子的不饱和度,根据不饱和度的结果推断是饱和化合物还是不饱和化合物,初步确定有机物类型;
最后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形状分析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官能团与其连接关系,推断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2、聚苯乙烯的红外光谱图与苯乙烯的谱图有什么区别?
答: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的存在,在1660cm-1有特征吸收峰,而聚苯乙烯由于双键被打开,在这一峰处没有特征吸收峰。
同时,聚苯乙烯没有C=C-H在910 cm-1附近强烈的变形振动吸收峰。
实验四:
1、红外吸收光谱测定时,对固体试样的制样有何要求?测定苯甲酸的红外光谱还可以用那些制样方法? 答:
对固体试样的要求有:
1) 制得的晶片必须无裂痕,局部无发白现象,如同玻璃般完全透明,否如此应重新制作;晶体局部发白表示压制的晶片厚薄不匀,晶片模糊表示晶体吸潮; 2) 混合物中试样的量要适中〔配比:1~2mg样品加100~200mg枯燥KBr〕假如试样的量太多会使峰的精细结构消失,太少如此出峰不明显。 3) 要在红外灯下进展,防止吸潮,排除3400 cm-1附近的水的吸收峰 4) 防止呼吸过于强烈,防止出现CO2的吸收峰;
5) 压片时要保证药品的量,可以适当过多,假如过少如此无法受力均匀,不易形成透明的压片。
测定苯甲酸的红外光谱除了用压片法,还能用
1) 粉末法,是把固体样品研磨成2μm以下的粉末,悬浮于易挥发溶剂中,然
后将此悬浮液滴于KBr片基上铺平,待溶剂挥发后形成均匀的粉末薄层的一种方法;
2) 薄膜法,是把固体试样溶解在适当的的溶剂中,把溶液倒在玻璃片上或KB
3 /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