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则准予在税前扣除的\三项经费\金额为74万元,调减管理费用8万元,即调增所得额8万元。 (10)投资500万元购买环保、节能专用设备支出,根据税法规定按投资额的10%从所得税的税额中抵免,应减少应纳所得税税额50万元(500×。 -----------------------(2) 1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12000-8000-500-2300-568-100+50-303+40+45-40-70-120+8=142
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142×25%-50=-14.5(万元) -----------------------(2)
考核知识点:企业所得税计算,参见P422-425
设在A国的分支机构取得所9. 假定某居民企业2008年度来源于境内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00万元;
得300万元,已缴纳企业所得税90万元(持完税凭证);设在B国的分支机构取得所得100万元,已缴纳境外企业所得税20万元(持完税凭证)。
要求:计算该居民企业本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的税额并对计提所得税业务作相关会计处理。 【答案】该企业来源于境外两个国家的所得,在计算抵免限额时应分国计算: 来源于A国所得的税收抵免限额=300×25%=75(万元) --------------------(2) 已向A国政府缴纳企业所得税为90万元,超过抵免限额(75万元),应按限额75万元抵免-----(1) 来源于B国所得的税收抵免限额=100×25%=25(万元)-------------------(2) 已向B国政府缴纳企业所得税20万元,未超过抵免限额(25万元),按实际缴纳税额20万元抵免。 -----(1)
应抵免税额=75+20=95(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 =(800+300+100)×25% -95 ----------------------(2)
= 1200×25%-95 = 205(万元)
计提所得税时的会计处理: -------------------------------------------------(2)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20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50000
考核知识点:已纳境外所得税的抵免,参见P393-395
10.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9月发生的相关业务如下:
(1)9月10日销售货物一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物价款100万元,税金17万元。 (2)9月15日销售货物一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80000元,税金47600元,购买方已付款,并已做账务处理。10天后购买方在验收入库时发现货物存在质量问题,经购销双方协商,销售方同意给购货方已售货物价款5%的价格优惠。购买方的发票联和抵扣联都无法退回。
(3)9月20日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物价款600000元,税金102000元,货款已付,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已经过税务机关认证。 要求:(1)计算该企业本月应纳增值税的税额。 (2)对销售折让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答案】(1)计算应纳税额
销项税额=170000+47600=217600(元) 销货方按销售折让的金额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应冲减销售收入的折让金额 = 280000×5% = 14000(元) 折让金额应冲减的销项税额 = 14000×17% = 2380(元) 应纳税额=217600-2380-102000=113220(元) (2)销货方销货折让的会计处理:
销货方根据开具的红字发票进行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 16380(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000(红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80(红字)
考核知识点:销售折让计算和会计处理,参见P73
11. 某生产企业受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一批,接受委托方提供的原材料成本为230000元,支付的加工费50000元(含代垫辅助材料费5000元),受托方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受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税率为30%,受托加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要求:计算受托方应纳增值税的税额和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税额。 【答案】应纳增值税税额=50000×17%=8500(元)----------------------------(2) 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税额=(230000+50000)÷(1-30%)×30%=400000×30%=120000(元)----(4)
考核知识点: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计算,参见P140-141
12. 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具有出口经营权,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为17%,出口货物退税率为13%, 2009年9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
(1)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300万元,税金51万元,款项已支付,原材料已验收入库; (2)会计处理:
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万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20000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出口退税 1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8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90000 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0 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 110 000
(3)本月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折合人民币300万元。
要求:计算本月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税额和免抵税额(已知上月末留抵税额6万元),并对涉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答案】(1)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300×(17%-13%)=12(万元) 本期应纳税额=34-(51-12)-6=-11(万元) 应纳税额为负数(期末留抵税额11万元),外销比重60%{300÷(200+300)},大于50%,符合退税条件。
免抵退税额=300×13%=39(万元)
本期期末留抵税额11万元<本期免抵退税额39万元 本期应退税额=本期期末留抵税=11万元 本期免抵税额=39-11=28(万元) (2)会计处理
根据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万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产品销售成本 12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20000 根据计算的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1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8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90000
考核知识点:出口货物退免税计算和会计处理,参见P97-9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