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挺经智慧》人生处处需担当
曾国藩将“挺膺负责”作为“挺经”开宗明义的第一条,是对社会、历史、人生深切体验、深刻总结而得来的真知灼见。时下有一个时髦的词叫“担当”。何谓“担当”?“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担当与责任、良心、价值、奉献、勇气和才干等方面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从而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担当作为人格的核心特质之一,可以派生出诸如信用、忠诚、自律、自强等许多有助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特质。没有担当,则很难谈得上信用、忠诚、自律和自强。可以说,担当是人生命的意义所在,担当是做人第一美德。
桥的价值在于能承载,人的价值在于能担当。
人生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生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家庭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家庭才能拥有和谐与融洽;一个单位需要有担当的团队,有担当方能成就一方事业;一个社会需要有担当的脊梁,有担当方能谋取天下福祉。担当存在于人的生命和社会发展的全部历程之中。一个人担当得越多,往往证明其价值越大。人生在有担当中成长,在敢担当中前行,在能担当中辉煌。担当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担当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担当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担当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担当才会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个人的潜能往往在戮力担当中得到充分发挥。遇事推诿、裹足不前,在逃避担当的同时,往往也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担当与成功如影相随,担当照亮人生前程。追求有所建树,必须坚持有所担当。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法则。
勇于担当责任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先生自己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于担当的中国的脊梁。
明朝文学家陈继儒有句名言:“大事难事看担当”。岂止大事难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需要担当。我们经常遇到因孩子的成绩不好而吵得一塌糊涂的家庭。丈夫埋怨妻子爱啰嗦。妻子数落丈夫爱打牌。孩子则说是父母没有给他遗传聪明的脑袋。结果谁都不负责,下回考试还不好。有一个家庭则不然,孩子没考好,丈夫说:我有责任,我经常不在家,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今后要改正。妻子说:我有责任,我经常数落孩子,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今后要注意。孩子一听父母这样说,非常惭愧地说道:你们谁都不怨,责任主要在我,是我学习不够刻苦,上课不注意听讲,今后要奋起直追。结果,再次考试,孩子果然名列前茅。
首先要担当自我。
自我责任的意义不仅在于发挥出人自身的主体性,还在于它是其他一切责任的基础。人只有对自我负责,才能对社会、对自然负责。一个没有自我责任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