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必修一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21:52: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这一发展趋势。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第二目“内阁的出现”则指明了内阁制产生的背景、过程,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三目“军机处的设立”则叙述了清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在教学中,通过前后对照,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通过横向对照,阐明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时又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明设三司,废丞相;内阁制度的由来及演变;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

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通过分析清朝专制政策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方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军机处。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来解释两个字——宰相,他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一一解,读。“宰”就是“主宰的意思”,“相”有辅佐的意思,“宰相”合起来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即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非常大。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为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削弱相权。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的矛盾之一。回忆一下我们上有一课的内容,从汉至元,君主专制是如何演进的。 朝代备注 秦 汉 隋唐 宋 元 实质 皇帝制度 汉承秦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一省二院制 君主皇位世袭 中朝与外中书—决策 中书门下 中书省 君 权 皇权至上 朝 门下—审议 枢密院 枢密院 专制 皇帝独尊 (决策、执尚书—执行 三司 宣政院 与 中央官制 行) 参知政事 不断三公九卿制 尚书台 六部(吏、户、相 权礼、兵、刑、工) 加强 斗 争 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从汉至元,皇帝通过分割消弱相权,不断加强皇权。到了明清时期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如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ppt展示材料):

?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关于废除宰相制度的诏令,明太祖为什么要废“相”?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6页的内容,思考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略)

(ppt展示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诏曰:“当即位之初,参以宋朝之典,置中书省、都督府、六部。朕尝发施号令,责任中书,使刑赏务当。不期任非其人,胡惟庸私构群小,或枉法以惠罪,或挠政以诬贤。特诏天下罢中书,升六部。” ——《洪武实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改变 原因:

吸取了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历史原因) 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直接原因)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根本原因)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板书)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1)吸取了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历

史原因)

(2)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使,

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3)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直接原因) (4)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根本原因)

[教师讲述] (1)

由于明处沿用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政务。鉴于元朝的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

(2)

1376年,明太祖宣布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与提刑按察司,分管一省的行政,军政与司法监察,其长官分别为布政使,都指挥使与按察使。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的权利就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削弱了皇权。

(3)

胡惟庸任宰相后,权倾朝野,他生杀予夺,骄恣擅权,毒死了明太祖器重的谋士刘基,还僭用皇帝专有的服饰,连呈送给皇帝的奏章,他都要先过目。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他都一律扣留。他的这些行为,是对皇权的极大挑战。

2、措施。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同时借此杀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亭等,株连三万余人历史上称“胡惟庸案”。从此,中书省和丞相废而不设,将相权分与六部,并提高六部的地位,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自此,秦汉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了,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个人独裁。

3、作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过度:“废丞相,权分六部”,防止皇权旁落,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君相矛盾,。但是由此一来,还有谁帮助皇帝日理万机呢?

(ppt展示材料)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

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师:材料反映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后,政务繁忙,深感力不从心。 措施: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内阁应运而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幕内阁的出现第一段,找出内阁出现的原因和内阁演变的过程。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深感力不从心,无力应对 2、设立及演变 时期 名称 职权 阶段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基础 正式确立 发展 全盛 文渊阁(内阁) 参与机务决策 内阁 内阁 票拟权 首辅权压重臣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不过为了防止殿阁大学士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仅仅将他们的品级定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他自己决定。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为内阁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内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并不是职位名,只不过是皇帝让自己信任的文臣对国事提出参考意见以供选择,这些人原来的官职并不高,没有权力直接指挥行政,是属于议政的部门,带有皇帝私人秘书、顾问的性质。

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票拟即票旨、条旨,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但票拟只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御批。

明神宗是,,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特别是张居正当权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内阁制与宰相制进行比较,让学生从权利来源,职责,任命,影响这几个方面来讨论,然后教室归纳总结。

必修一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l3eo9t0de6o2vt5ky8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