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评价:
(1) 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只为皇帝提供顾问,不可能对皇权起
到制约作用
(2) 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3)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清初的中央官制
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但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六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内阁只辅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负责票拟谕旨、批答奏章等,并不具有实际的决策权力,仅仅是名义上的决策机关;议政王大臣会议则拥有很大的权力,“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日益成为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大障碍 。 2、康熙时南书房的设置
康熙帝为了加强皇权,于是在宫内设立了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进入南书房。名义上翰林院学士是陪皇帝读书写字,实际上参与了国家机密事务,帮助皇帝起草诏令。这样一来中央权力机构就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和内阁。这三者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由于重大决策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量,连皇帝都难以改变,所以,清统治者到雍正时,又设立了军机处。
3、军机处的设立 (ppt材料)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 材料三:清朝军机处内景(图略) (1)设置原因
军机处最初是雍正为了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方便皇帝能直接掌握战情。后来成为常设机构。军机大臣是皇帝挑选自己的亲臣或者重臣担任。 (2)职责
跪受笔录,承旨下达(皇帝挑选亲信充任,皇帝每天召见,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3)特点:简、速、密
其实军机处不仅整个结构、内景简单。它的机构人员也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最多而不过三四十人。这是军机处的特点之一“简”。特点之二“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又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效率。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必须退出。
(4)影响:
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南书房,使内阁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国家一切政务都有皇帝一人做决定。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三、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直接影响 (1)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a.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b. 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2、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到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的消极性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却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打挨打的祸根。
板书设计: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2、措施 3、影响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2、设立及演变 3、评价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顶峰
1、清初政治状况
2、康熙是南书房的设置 3、军机处的设置 (1) 原因 (2) 职责 (3) 特点 (4) 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