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31 13:18: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谢中书书

一、作者介绍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解释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三、补充词义

1、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4.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5.晓雾将歇 晓:清晨。 将:将要。 歇:消散。 6.乱:此起彼伏。

7.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8.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9.实:确实。 10.是:表判断动词。

11.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 13.自:从。 14.未:没有。

15.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9.奇:指奇妙。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重点句翻译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文章内容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总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具体描绘 仰视:高峰入云 山之高 俯视:清流见底 水之净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主题: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的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二、写作背景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重点字词解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五、文章内容理解 前三句叙事:赏月缘由

第四句写景:庭下月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解:“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后三句抒情:愉悦苦闷 点睛之笔 主旨句:“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句解: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主题: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六、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l42u53phv4n25r6n28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