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 七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
(2018·上饶模拟)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 ) A.①减少 C.③增加
B.②增加 D.④减少
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解析】1选B,2选D。 第1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①②④过程增加,③减少。第2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 (2018·江淮十校联考)下图是水汽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图,图中的曲线为饱和曲线,甲乙丙丁的箭头方向分别代表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的途径。完成3、4题。
3.关于自然现象“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途径而达到饱和的( ) A.甲,温度固定时,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B.乙,经升高温度及减少水汽含量达饱和 C.丙,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而达饱和 D.丁,经降低温度及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1
4.在自然界中,下列哪种情况最不可能发生水汽凝结现象 ( ) A.富含水汽的气流沿着迎风坡爬升 B.暖空气沿锋面上升 C.越过山脉背风坡的下沉气流 D.空气强烈对流上升
【解析】3选C,4选C。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中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露”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因降温凝结而成。关键在于“降温”而不是“增加水汽”(控制变量)。第4题,ABD三项中均有“爬升”或“上升”字眼,水汽易降温凝结。C项描述的是下沉气流,气温上升,水汽难以凝结。
(2018·豫南九校联考)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5、6题。导学号08620108
5.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 A.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B.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C.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6.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5选B,6选C。第5题,根据图示风向向右偏,判断为北半球,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即气压带风带南移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巴西高原此时为夏季,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草木茂盛。第6题,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7.某地气压的变化,实质上是该地上空空气柱重量增加或减少的反映。气柱质量增加了,气压
2
就升高,质量减少了,气压就下降。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呈现有规律地周期性波动,以日为周期和以年为周期的波动,分别称为气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a和图b,A、B两处气压比较,气压高的是____________;C、D两处气压升高的是____________。
(2)不同性质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团比原来的气团密度大,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降低。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____________。 (3)气压的日变化曲线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形式,其中以双峰型最为普遍。其特点是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值。读图c,气压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_________时左右。一般认为,气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有关。例如,当白天气温最高时,低层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引起地面气压____________;但气压极值出现的时间____________(早、晚)于气温。气压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幅度随纬度变化而有区别,____________地区气压日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纬度增高,气压日较差逐渐____________。
(4)气压的年变化受气温的年变化影响很大,因而也与纬度、海陆性质、海拔等地理因素有关。在大陆上,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_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_______________。高山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_季,和空气的受热上升关系密切。
【解析】第(1)题,气压高处等压面上凸,C处上空空气增多,气压升高。第(2)题,冷空气密度较大,其流经之处气压升高。第(3)题,读图可知,8~10时气压最高;低纬度地区(雅加达)气压日变化最明显,高纬度地区(莫斯科)气压日较差最小。第(4)题,结合前三题的结论分析。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