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7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58: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版电子教案)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学时:3学时

第七章 教案课时分配

学时1:

第一节 一、(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规律

学时 2.:

第一节 二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时3: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七章 第一学时教案

授课内容

第一节 一、(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规律

重点和难点:

1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空想社会主义者预见理想社会的方法论缺陷

授课思路:

突出重点——对比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理想社会的不同方法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理想社会方法的科学性和特点。

学理导入

能够面向未来,展望未来,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在展望未来时能否持科学的态度,则是一个是否关键的问题。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尽管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也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绘和认识上,并没有一种自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论。他们热衷于谈论未来,甚至详尽第描述未来生活的细节。但是,正如经典作家所说,他们描绘得越具体,就越陷入空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他们对预见未来社会持谨慎的态度,力求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来看待和处理对未来社会的认识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用怎样的方法来预测未来社会的。

主要概念和原理: 主要概念:

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原理: 1.共产主义的涵义

“共产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Communis,意为“公有”。近代英文中的共产主义(Communism)一词出现于 19世纪30年代,当时的法国工人秘密团体将它称作在废除资本主义之后的理想社会目标。

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开始在他们的著作中使用共产主义一词。那时“社会主义”一词也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使用起来,只不过它主要在有

2

产阶级知识分子中流传。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同义语,都是指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公有制的新的社会制度和新的社会形态。

现在,共产主义这一概念,通常是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制度。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表现,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 它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是当代最革命的最科学的学说体系。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共产主义运动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是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包括从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直到全世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是社会发展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形态。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这一社会又分为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和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从十月革命胜来,世界上已有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思想,然后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共产主义运动,最终是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西欧的共产主义学说于19世纪80年代传入日本。日本人用古汉字把英文Communism译为“共产主义”,20世纪初,“共产主义”一词传入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自觉、系统地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3

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思考题

1.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2. 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3.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的建议

结合我国国情说明社会主义不同于共产主义,又是共产主义的准备阶段。

相关资料和案例: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般说,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虽然三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但它们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却是基本相同的。他们都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完全脱离客观现实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头脑中幻想出理想社会的图景,并且热衷于对这种图景进行详而又详的描绘。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7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l8o987moy0088t3wpq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