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说课稿
《东南亚》第一课时说课稿 天门市张港初级中学 彭艳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东南亚》。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东南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的第一个地理区域。本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2、本课地位
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地理区域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是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本区不仅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5、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1、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便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三、说学法
1、学习探究: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探究。
2、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总结老师提供的相关材料,并应用自己得
1
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
3、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四、说教学过程
模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让学生边听东南亚风情民歌,边欣赏东南亚的风光图片,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
板书:东南亚
模块二:读图分析,明确地理位置
我准备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东南亚位置的了解,明确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并特别关注马六甲海峡的位置与重要性。所以,首先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分析:
1.东南亚在何处?
2.东南亚的东、西、南、北各濒临何大洲或大洋?你觉得东南亚处于什么重要位置?
3.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条航线对我国有没有重要意义?
板书: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3.5°N 海陆位置:十字路口的位置
模块三:地理观察,明确范围
此环节我预计引导学生看地图,讲解内陆国、临海国、岛国的概念,通过讨论完成活动题,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政区图”,学生讨论:东南亚由哪两大部分组成?包括哪些国家?(共11个)其中哪些与中国相邻?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岛国?哪些是临海国(视学生的具体学情调整进度)? 并相机板书:
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11个国家) 模块四:搜搜地图,归纳气候特征
这个模块,在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知识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看地图,归纳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气候图”,引导学生寻找:东南亚主要分布着哪几种气候?并指出它的分布区。
板书:气候: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 模块五:眼尖手快,作物产地一一对应 在学生归纳出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后,比较容易得出此种气候特征适宜种植什么农作物,因此准备用图片展示主要经济作物,让学生从图上认识与了解,形成对东南亚农业特色的直观印象。同时加深学生对东南亚热带多雨气候与农业关系的认识,使学生认识气候是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主要经济作物图片”并结合“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讨论:东南亚适宜种植什么农作物?并把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出口状况与相应的国家用线连接起来。
2
板书:农业: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五、说特色
此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量的图片和材料,并根据提供的图片和材料引领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而后应用刚刚得出的结论继续下面的学习;教师力争在本节课做到没有一个知识点是由老师给出的,而都是由学生自行得出的。本节课还注意了学生身边事例的引入,把地理学科与学生的日常认知水平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本节课也更注意了地理学科的人文性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力图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特色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