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4:43: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诗歌鉴赏技巧之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学会辨析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辨析比喻和借代的运用,并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辨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9、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1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

二、习题演练 1、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案: 2、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三、高考题训练 1、2010安徽卷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案: 2

2、2009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案: 四、课堂巩固训练 1、2009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⑴ 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2008江苏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3

答案:

3.(2013安徽,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8分)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 知识储备: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4

搜索更多关于: 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学案) 的文档
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lf9c35qbu3y3j84w1g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