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要求及建议
4.1规划
4.1.1各分期间关系
1-1分期在地面上相对独立,与其他分期脱开。但地下设施应与其他分期合理连接。
1-1地下车库与1-2商区地下车库,应在负二层通过6~7米宽涵洞相连接,以便小轿车在两个车库间通行。该涵洞应注意与上部市政道路的关系。
1-1地下车库与1-3住区车库,应在负二楼直接连通,合为一个大的车库。应注意人防设施、设备管线、消防疏散的合理连接。
4.1.2总图布置
1) 在方案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尤其要根据场地高差、朝
向、景观等方面的情况仔细进行设计; 2) 设计深化需保证建筑间距和空间的舒适度;
3) 车行道和消防扑救场的设置需综合考虑景观的布置,做到对景观影响最小; 4) 地块西侧布置临时垃圾收集点,详见附件1 ; 4.1.2竖向设计
1) 在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原有地形地貌,进一步分析各个局部的高差,减少挡土
墙的设置,减少挖方量;
2) 合理控制正负零零与车库顶板高差。该高差需满足无台阶入户,无障碍设计,
场地排水顺畅,尽多的绿地,和足够的面层铺装厚度,共四方面的需求; 3) 车库顶板的设计要结合景观的处理,其绿化区的覆土厚度按平均1.5米设计。
1.5米的厚度可以通过堆坡或花池的方式来实现。
4.1.3综合管网
1) 雨、污水管网与市政雨污管网接驳口,按提供的市政规划控制管网图就近接
驳;对地表雨水有可能直接流向建筑时应考虑截水措施,所有雨水管路按回
龙湖·后工项目1-1组团 初步-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收设置;
2) 电力、燃气、通讯、给水管网与市政管网的接驳点,按提供的市政规划控制
管网图就近接驳;
3) 小区内综合管网布置应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设计; 4) 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设置,不得共用;
5) 地下车库应尽量结合地形,实现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4.2建筑
4.2.1住宅楼栋编号确认详甲方书面确认的编号图。 4.2.2平面设计要求
1) 在方案阶段户型平面的基础上,按照我方提出的要求对户型平面进一步完善,
并与相关专业讨论协商预留相关专业的管井、管道及其它设备的位置; 2) 主要房间不能现梁;
3) 每户设置分体式空调,并在图纸中表达空调位置;空调室外机按照格力空调
最大尺寸考虑,并应考虑安装方便性;
4) 户内门门洞尺寸按照以下标准设计:入户门洞宽1000mm、卧室洞宽900mm,
厨房洞宽在有条件时做1600㎜,不够时800mm,高度统一为2400㎜; 5) 户内楼梯踏步截面尺寸以高175mm×宽250mm为宜;户内走廊净空尺寸不小
于1100; 6) 降板要求:
厨房比房间标高降板50mm;卫生间比房间标高降350mm,露台降板200㎜,开敞阳台降板100,封闭阳台不降板;
阳台、露台降板原则:
所有入户阳台的完成面不得高于室内完成面; 特殊情况:
当露台或阳台下为主要房间时,可不降板,需与甲方协商;
1
龙湖·后工项目1-1组团 初步-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当露台下无房间时,按以上降板原则设计。
4.2.3 立面设计要求
1) 需提供外立面施工图设计指引;
2) 根据立面材料的材质、特性、厚度,注意不同材质交接处的细节处理; 3) 在满足立面要求的情况下对檐口、窗楣、窗套等进行重点处理,应提出对窗
渗水有效的解决措施;
4) 立面出挑或凹入部位的构造、防水及排水等措施要考虑完善。
5) 落水管的位置应结合外立面进行综合考虑,在立面图上表达,尽量减少其数
量,位置尽量隐蔽。
6) 需提供材料交接示意图,保温交接部位的处理,重要部位应避免在阳角交接; 7) 涂料面的防污构造处理;
4.2.4住宅楼装饰和配置标准(详附表《交付标准》) 4.2.5建筑防水
1) 对地下车库外墙和顶板、底跃的外墙和地面、露台、阳台、卫生间、厨房(注
意厨房少量积水应尽量朝生活阳台排尽,其防水只做管口周边)、屋面、窗户等不同部位的防水处理方式,应做多方案比较,与甲方协商后择优选用。 2)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层应进行防潮防水防结露处理。 4.2.6其他
1) 保证主要房间(除厨、卫、走道局部位置)不现梁、柱、坎;
2) 单元入口大堂及电梯厅、楼梯间精装修到位,需提供详细设计并选定材料; 3) 信箱:每户设专用信箱,安装位置在尽量设置在各幢单元入口大堂外,减少
外来人员进入楼栋内的机会。
第二章 结构设计
2
龙湖·后工项目1-1组团 初步-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1.材料应用: 1.1 钢筋的选用
1.1.0 常用钢筋直径规格:
HPB235级钢筋:6mm、8mm、10mm; HRB335级钢筋:≥10mm;
HRB400级钢筋:d≥16mm(抗剪要求高的梁箍筋可考虑采用12mm、14mm,如:转换梁);
冷轧带肋钢筋CRB550:5mm、7mm、9mm、11mm。 1.1.1 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CRB550。 1.1.2 梁:
1)纵向钢筋: (腰部构造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d≤10 采用HPB235级钢筋; 10<d<16 采用HRB335级钢筋;
d≥16 采用HRB400级钢筋。
2)箍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和HRB400级钢筋。
满足构造(最小直径、间距、肢距、面积配箍率等)、计算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高强度等级的钢筋。抗剪要求高的梁箍筋可考虑采用12mm、14mm及以上直径的HRB400级钢筋,如:转换梁。 1.1.3 柱:
1)纵向钢筋:HRB335级钢筋、
HRB400级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减少0.1%《高规》6.4.3-1注2)
2)箍筋: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和HRB400级钢筋。
满足构造(最小直径、间距、肢距、体箍率等)、计算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高强度等级的钢筋。 1.1.4 墙:
1) 边缘构件: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 箍筋:
a) 对于无配箍特征值要求的构造边缘构件,采用HPB235级钢筋。 b)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或有配箍特征值要求的构造边缘构件(《高规》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