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5:43: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1.自读古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二、细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时:15分钟) 2.课件出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说说重阳节的习俗。 3.逐句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 4.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交流作者。 2.交流重阳节的风俗。 3.理解第二句诗中的“异”和“倍”。 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4.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诗这个环节,学生们人的兄弟,登上山顶后你会说就很容易了解重阳什么? 5.自由发言说整首诗的诗意。 通过对诗句的节的习俗文化。 1.教师带领学生再读三、再读悟两首古诗,想象诗中描写情。(用时:8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分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自读古诗,回顾两首古理解,说出自己离诗表达的情感。 开爸爸妈妈一段时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间后的思念亲人的的节奏和韵律。 3.背诵古诗。 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收集关于节日的古课后收集古诗,了解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伸。(用时:2诗,了解传统节日。 分钟) 板书设计 知作者—读诗句—理诗意—悟诗情,本次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就是要结合生活教学反思 实际让学生理解诗意,在读、悟、品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0.纸的发明

课题 纸的发明 课型 新授课 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教学时,设计说明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我先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缺点,最后展示了纸的发明对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师活动 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这是用1.学生交流回答: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小组讨论交流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由生活中的纸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什么做的? 入,揭示课文。(用时:5分钟) 2.小结,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要求学生自读课二、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文,认读生2.课件出示本课词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注意“携、累”的读音。 2.掌握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字。(用时: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15分钟) 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过程。 2.再读第2、3自然三、自主探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2、3自然段。式的缺点。 (用时:15分钟)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竹片、木头→笨重 帛→价钱太贵 麻→粗糙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又把文了解人类记录文字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的方式的演变。 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2.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书、纸的缺点。 1.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展过程,并复述这一演变过程。 2.书写生字、词语。 四、总结巩固。(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书和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复述。 2.布置课堂作业。 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展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将课文读通顺,并学习生字,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教学反思 探究课文内容,了解纸不断演变的过程,再通过课件直观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学环节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表格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lhn51ya8e4mg6283nif6msol1o4w700ux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