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4 结构楼层测量(楼层平面放线)
基础、结构楼层放线主要根据楼层设计图纸,确定出主要控制轴线,使用工程定位轴线控制桩,使用经纬仪引测,钢卷尺测量,确定出轴线位置并弹好线.
首层放线验收后,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基础墙外侧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改用铅锤吊线的方法通过预留孔洞向上引测。控制轴线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两侧的轴线上,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
8.2土方工程 8.2.1挖土
基础挖土前,先与甲方确定施工现场中无地下障碍物和管线。按照施工图纸及定位桩撒出挖土灰线。
挖土时,随挖土随抄平,机械挖土至设计标高以上200~300mm,人工清槽至持力层(基础垫层下平),土方现场留足回填部分,其余全部外运。
机械挖土完成后人工清槽,修整边坡。独立基础按1:0.5放坡,每侧留500~800mm宽的工作边,坡顶不
土方开挖修整完毕后,组织勘探、设计、监督站、监理单位进行基础验槽。 8.2.2 防腐
基础埋地部分作防腐,防腐采用刷热沥青两道,防腐之前,要求基层清理干净,热沥青涂刷均匀。
8.2.3 土方回填 8.2.3.1土质要求:
填土主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质量,在夯实前须先做击实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遍数。
8.2.3.2质量控制要点
填土以打夯机夯填,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每层虚铺土厚度为200~250mm,为了保证回填质量,每层标线设在墙上或柱子上,同层施工缝按规定留踏步槎。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开。
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接,纵横交叉,并且严禁用水浇。
回填土填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压实度试验,压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8.3基础结构工程 8.3.1砼垫层施工
基底先抄平、夯实,然后用水准仪测定标高,并打上钢筋桩标志控制砼垫层标高和平整度。
砼垫层采用商品砼,用汽车泵运输到基坑、槽浇捣。 8.3.1.1工艺流程:
垫层放线→绑底筋→支大脚侧模→绑柱筋→大角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 8.3.1.2施工方法
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使用前对变形的模板进行校正,并清净上面的灰渣,刷隔离剂一道,分规格堆好。
垫层经检查验收,尺寸标高均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垫层上找出基础轴线,柱、基础大脚边线。在基坑上做出标记。
钢筋:先绑底板筋,后绑立筋。底板筋用砂浆垫块垫起35 ×600×600@500,立筋下部用短筋与底筋焊牢,上部用木方4-90×60 夹紧,固定在侧模上,大脚顶层钢筋用门形铁马φ16@500 固定。
混凝土浇筑:砼的振捣要密实,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时要做到“快插慢抽”,以防止砼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及振动棒位出现空洞现象。基础需分层浇捣,每层厚度大约300mm,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0mm 左右,使上下层之间的接合严密。振捣时插点排列要均匀,且距离不大于振动棒直径的1.5 倍。振捣时间以表面出现浮浆,且砼不再下沉为佳。砼试件取样按照规范要求:每工作台班不少于1 组。当每个台班超过100m3,每100m3不少于1组。砼施工完毕,派专人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8.3.1.3 质量要求:混凝土基础轴线、断面、尺寸准确,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8.3.1.4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浇筑施工缝前,应先对施工缝进行处理。先将施工缝侧的浮砼凿除,并用清水冲冼干净,然后用纯水浆涂刷一次,再用比砼强度高一等级的水泥砂浆刷在施工缝处,最后再浇筑砼。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养护。
8.4钢筋工程
8.4.1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8.4.1.1钢材管理
合同签订后,必须准确计算出各型号钢筋的用量,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出钢材进场计划,并根据进度组织供货。
所有进场钢材,必须挂有标牌,牌上印有厂标、钢号、炉罐(批)号、直径等标记并附有质量证明书,无质量证明书,不得入库,经检验合格后库房方可发货,如发现不合格钢材,不得验收入库。合格钢材应分批验收入库。
合格钢材,必须先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确认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并挂上“已进行试验、可用”标牌;对经试验不合格的钢材,必须挂上“不合格、禁用”标牌。
8.4.2材料要求
钢筋:设计要求为Ⅰ级钢HRB235、Ⅱ级钢HRB335,Ⅲ级钢HRB400。 绑扎丝:选用20#、22#镀锌铁丝
电焊条:Ⅰ级钢采用E43焊条,Ⅱ级钢采用E50焊条,并且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方可使用。
8.4.3钢材加工 8.4.3.1钢筋加工质量要求
施工中,钢筋工长给班组提供作业指导书,班组根据指导书提前半个月给钢筋工长提交钢筋配料表。并且根据钢筋料表及钢筋接头位置认真进行分析,向钢筋施工员提交钢筋断料方案,确保钢筋切断之后,各类钢筋的余料和废料最少,杜绝钢材浪费现象,施工员接到断料方案之后,必须认真分析、审核,对不合格的断料方案,不得同意断料。
每制作一批钢筋,必须作好自检,再由施工员、质量员作好检查,确认合格签单后方能投入绑扎。
为保证成型钢筋能迅速、准确地绑扎到位,每一种成型钢筋必须挂上料牌,上面说明钢筋编号、尺寸、直径、数量、用处等,在钢筋进入成型钢筋堆场之前,必须认真作好检查,以防疏漏。成形钢筋必须根据绑扎的顺序及位置堆放整齐。
对数量较多,规格一致的大批量钢筋,在大批量成型之前,必须先做好样品,由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对样品进行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大批量成型。
对于柱子纵向钢筋,下料应根据楼层净高,钢筋连接区域,节约钢筋的原则,柱子钢筋接长采用直螺纹连接。
对箍筋,在成型之时除注意尺寸准确外还必须特别注意保证弯钩角度为90°,弯曲半径≥2.5d,平直长度不得小于10d。
对梁中双排受力筋,对靠梁内排(即面筋的第二排,底筋的第一排钢筋),如两端有弯钩,在钢筋成型时应比外排钢筋短5cm,使钢筋间距得以保证。
8.4.4钢筋绑扎
8.4.4.1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及垫块要求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见下表 表 1
≤C20 >C20 墙 20 15 梁 30 25 柱 30 30 楼梯 20 20 8.4.4.2钢筋绑扎的具体要求: 8.4.4.2.1钢筋接头符合如下规定:
梁柱钢筋接头,对于直径大于18的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对于直径小于等于18的钢筋接头采用焊接,柱子纵向钢筋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应错开35d,同一接头范围内有接头,接头的钢筋面积不大于钢筋总面积的50%,梁下筋在支座1/3范围内连接,上筋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搭接接头在规定的连接长度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面积不大于钢筋总面积的25%。跨度小于等于4m的梁的纵向钢筋不设接头。
板中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筋面积的百分率受压区不得大于50%。受拉区不得大于25%,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小于钢筋直径D,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的锚固长度值见下表:
抗震钢筋的锚固长度 表2 状态 钢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锚固La 锚固La C25 锚固La C30 锚固La C35 锚固La C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