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品)2017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解析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9:53: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7年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与答案解析

(满分:100 分,时限:120 分钟)

一、判断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9 分)

1.“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是教育的变迁功能。 【答案】B 【解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上你还是一个乡村野夫,(因 为读书,因为机缘),到晚上就能进入朝廷入将拜相,吃皇粮了。乡野村夫到朝廷将相的瞬变,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是教育个体功能的体现,而变迁功能属于教育的社会功能。故本题说法错误。

2.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政治经济制度,不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心理相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也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融。其中,心理相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而不是伦理关系,故本题说法错误。 4.课程是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答案】B 【解析】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因此题干描述的课程,无论从广义的角度还是狭义的角度,均是错误的。

5. 杜威选择木工、金工、缝纫等直接经验形态的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 【答案】B

【解析】杜威的课程内容共分成 4 类: (1)手工制作类的课程内容,如木工、金工、缝纫、烹调、园艺等; (2)语言社交类的课程内容,如游戏、俱乐部、表演等;

(3)研究与探索类的课程内容,如历史研究、自然研究、专业化活动研究等; (4)艺术类的课程内容,如乐队活动、乡村音乐会等。

在杜威看来,选择这些直接经验形态的课程内容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儿童“消遣”,也不是为了获得“职业技能”,而是为儿童“提供一种研究的途径是儿童生活的需要”。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 【答案】A

【解析】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正面价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现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7. 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翻转课堂是是下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翻转”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的翻转,学生掌握主动权,教师给予配合来完成课程任务。故本题说法正确。 8.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德育的概念,德育有大德育与小德育之分,即有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 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狭义的德育就指道德教育。故本题说法错误。

9.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德育过程的规律。

10.为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形成性测验。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为检查学生是否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测验”是诊断性测验,一般在教学活动前进行;形成性测验一般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故本题说法错误。

11.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答案】A

【解析】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

12.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指的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学习。 【答案】B

【解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指的是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都是理解学科基本结构,而非从生活中发现知识。 13. 刚去幼儿园时,洋洋由于对周围环境陌生,因此十分害怕,每次都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止。几天后,洋洋对环境逐渐适应了,不再害怕去幼儿园了。这里洋洋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学习。

【答案】A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时间所采取的行动。加涅提出三类态度:①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②对某种活动 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③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题干表达的是对某种总活动 的积极的情感。

14. 依照奥苏伯尔的观点,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可能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有意义学习中存在迁移现象。 【答案】A 【解析】有意义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间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新旧知识间有共同要素。迁移的影响因素中提到两种学习存在共同要素是发生迁移的客观条件。

15. 关于记忆遗忘的原因,艾宾浩斯认为遗忘不是痕迹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答案】B

【解析】艾宾浩斯认为如果不复习,遗忘的量随时间的进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压抑说是弗洛伊德的观点,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16. 张林同学读书十遍刚好能够背诵下来,按照记忆理论研究成果,他需要再读 5 遍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答案】A

【解析】适当的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 150%为最佳,其效应也最大。 因此,学习 15 遍效果最佳,还需要在学 5 遍。

17.康康的妈妈答应康康,只要他这学期末能考进班里前 10 名,就给他梦寐以求的汽车 模型,为此康康的学习比平时努力多了。这里康康的学习动机属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答案】B

【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或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来源于对学习内 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18. 教育中十分强调因材施教,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该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优等生 和后进生。 【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指的是因学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选择不同的内容。但是对待 学生的态度要一致。

19. 每个人的心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含有健康或不健康的元素。 【答案】A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经历了一系列顺序 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发展危机和发展任务。

20. 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因此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 能达成预期目标。 【答案】B

【解析】考试焦虑的原因有个体内部和来自环境的。除了调整学生对考试的认知、还有 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等。

2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本能反射行为,如吮吸反射, 属于儿童的最初图式。 【答案】A

【解析】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所带来的一种本能反射行为,如吸 吮反射。

22.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教育法律规范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所以,教育法和教育法律规范不能混为一谈,其含义有本质上的不同。 2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 【答案】A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说明学校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承担一定的监护职责。

24.教师进行学习提升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7.教师也应该享有在聘任制中的应有权利。教师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完成教学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其他方面的教育;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5.制止危害学生的行为,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其中教师职业权利中第 6 条和教师的第 6 条义务均体现了学习对教师自身的学习提升,所以本题为正确。 25.教育法律救济的行政救济,司法救济是由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的。 【答案】A

【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渠道为:1.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

道(法院救济);2.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包括行政申诉和行政复议;3.仲裁渠道;4. 调节渠道;5.其他渠道,如组织内部或民间渠道。其中教育法律救济的行政救济,司法救济 是由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仲裁则没有国家机关的参与,是建立在纠纷双方自愿 接受仲裁的基础上,由非国家机关的仲裁机构进行的。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6.权威性法学著作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答案】B

【解析】法的渊源共分为两类:(1)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并且具有直接作为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规范来源的那些资料,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即由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对于正式法源而言,法律人必须予以考虑。(2)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乡规民约、社团规章、权威性法学著作以及外国法等。所以权威性法学著作不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本题错误。 27.教育法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 【答案】B

【解析】教育法规的实施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教育法规的遵守和教育法规的适用。教育法规的适用广义上讲,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 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 案件的专门活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8.本能需要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实践基础。 【答案】B

【解析】旧的伦理学道德起源学说有四种:神启说、天赋说、情感欲望说、动物本能说。 神启说认为道德源于神的启示或天的旨意,企图从“神”、“上帝”或者“天”、“绝对精 神”那里引申出道德;天赋说认为道德源于先天存在的良知或绝对精神,这种起源说把道德 说成是人与生俱来,内心固有的是非观念和行为规范;情感欲望说认为道德源于人的情歌欲 望要求,人的善性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欲望,这种起源说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人的生理和心理 需要,认为道德是从人的情感欲望中引申出来的;动物本能说认为道德源于动物的合群本意, 这种起源说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动物本能即合群感的简单进化和延续,主张道德来源于动物 界。而比较科学地回答到的起源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学说,它真正解决了道德起 源的客观基础,并把握人类道德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 道德作为一种道德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社会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基础。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教师职业实践活动是教师职业 道德产生的实践基础。

29.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主要依靠自律,与外部环境和社会无关。 【答案】B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是指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主要依靠自律是正 确的,但不能忽略外部环境和社会在师德养成过程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

1. 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提出此观点的人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答案】B

【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培养和造就

(精品)2017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解析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ltq30ry3g2b61z97l7x8uhsm07tfq0171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