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说课稿
浙江省温州中学 朱海亮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选自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下面,我将从学生情况、教材内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信息反馈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课前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消费者权利的了解相当零碎,法律意识淡薄。这样一片干渴的土地,需要我们老师去浇灌。其次,从认知水平看,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他们想象力丰富,具有很强的表演能力,通过小品表演活跃课堂气氛,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框内容选自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本课题内容涉及有关生活消费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关系,同时又是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本课思想教育的落脚点之一。
另外,该课题与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生活与消费》密切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修内容。
2、内在结构
本课题是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的。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只对自己有利?二是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三是消费者如何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参的分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七项权利作为教学重点,再把侵权后解决途径作为次重点,使学生明白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维护消费的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4、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别消费者权益的主要内容;说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运用所学知识,寻找权益受损后的解决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同多种违法经营活动作斗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坚持消费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的和谐美,加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我国最早的教学论著作《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已经用朴素的语言揭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和重视学习方法的道理。施教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我们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方法:
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二是指导阅读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地获取信息、分
1
析信息,形成新的体验和知识。三是自主、合作表演法:通过小品表演,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合作与参与能力。
教法固然重要,而学法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新世纪的学生面对的是知识的海洋,教师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取水止渴”,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具体包括“预学—议学—导学—实践”四个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预习、讨论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另外,根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做好相关课件,准备好相关材料。还有课堂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学重点安排25分钟,教学难点安排15分钟,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为5分钟。
以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将会渗透在以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计小品,拉开序幕,活跃气氛,设置情景
内容介绍:人物:女中学生小甲、小乙、女售货员、保安员、家长、法官。主要经过:两名女中学生到一个自选市场购物,被怀疑偷拿东西而被商场保安非法搜身,最后事情闹到了法院,法院裁决两名女中学生胜诉。
设计此小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力与表演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步入学习的殿堂,从而拉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序幕。 (二)设计情景、层层深入、剖析重点、突破难点、讲授新课
第一,关于教学难点的分析与处理。
根据教参的分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该问题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教材的阐述层次不明确,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做出正确的概括。为了落实教学目的,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指导阅读法。先提出设问: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只对自己有益?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还关系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深刻的道理。
第二,关于教学重点的分析与处理。
按照教参的分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消费者的七项权利以及侵权后的维权途径”。该部分内容是虽是重点内容,但比较简单,教材典型案例都很能说明问题,可以就地取材,借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了指导阅读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老师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在讲解安全权时指出这种权利在购买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因产品缺陷而造成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受到法律保护,因缺乏基本法律知识,这一知识点容易被忽略。二是指出这些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有着密切联系。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由一位学生带头,一起诵读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其实,我们不能忽视政治课学生阅读和朗读课文的作用,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或遗忘,通过阅读和朗读可以增强记忆。
然后,教师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剖析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益?提供案例:北京一位消费者因在肯德基餐厅食用了含有苏丹红的食品要求向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索赔例子。案例涉及到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求偿权等。
在学生掌握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维权的问题”。教材对这一问题的阐述非常详细,但层次不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理清思路。据此我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指导阅读法相结合的方法。
2
提供案例:打假英雄王海曾经因2毛钱的上厕所使用费而与人打官司,最后赢回6毛钱的有趣例子。让学生讨论:王海要找哪些部门?王海的做法你认同吗?
该案例涉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和组织机构”和“解决争议的途径”以及“如何从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的角度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根本问题。
剖析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不表明教学过程就此结束,不能忽略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而师生互动的课堂小结。
(三)师生互动、巩固知识、课堂小结
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小结让学生来完成。并推荐一位擅长书法的同学书写。一方面可以展现该同学的书法技能,发挥其特长;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准备采用条目式板书,条目式板书的作用是条理清楚、简练,一目了然,并且能够为学生做笔记乃至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 三、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2、消费者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其他权
3、如何维护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消费者合法权利的立法和组织机构;(2)消费者权利受损后的解决途径(3)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4)从经营者的角度;(5)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权利和义务统一。 (五)作业布置
组织学生阅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就其中的法律问题例举一个实际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又可以增强政治课的兴趣。
六、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对教师来说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信息反馈的途径有课堂观察、课后作业以及座谈会等。
以上阐述仅仅是我的粗浅见解,当然设计与操作总会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