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一 选择题
(1) 摩擦副表面为液体动压润滑状态,当外载荷不变时,摩擦面间的最小油膜厚度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而 B 。
A. 变薄 B. 增厚 C. 不变
(2)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B 。 A. 干摩擦 B. 边界摩擦 C. 混合摩擦 D. 液体摩擦 (3) 减少磨损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 D 是错误的。
A. 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 B. 改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C. 生成表面膜 D. 增加表面粗糙度 E. 建立压力润滑油膜 (4) 各种油杯中, C 可用于脂润滑。
A. 针阀油杯 B. 油绳式油杯 C. 旋盖式油杯 (5) 为了减轻摩擦副的表面疲劳磨损,下列措施中, D 是不合理的。 A. 降低表面粗糙程度 B. 增大润滑油粘度 C. 提高表面硬度 D. 提高相对滑动速度
(6) 摩擦副接触面间的润滑状态判据参数膜厚比?值为 B 时 ,为混合润滑状态;?值为 C 可达到液体润滑状态。
A. 0.35 B. 1.5 C. 5.2
(7) 摩擦与磨损最小的摩擦状态是 D ,摩擦与磨损最大的摩擦状态是 A 。 A. 干摩擦 B. 边界摩擦 C. 混合摩擦 D. 液体摩擦
(8) 已知某机械油在工作温度下的运动黏度??20mm/s,该油的密度?为900kg/m3,则其动力黏度为 D Pa?s。
A. 18000 B. 45 C. 0.0018 D. 0.018 (9) 在一个零件的磨损过程中,代表使用寿命长短的是 B 。 A. 剧烈磨损阶段 B. 稳定磨损阶段 C. 磨合阶段 D. 以上三个阶段之和
(10) 润滑脂是 A 。
A. 润滑油与稠化剂的混合物 B. 金属皂与稠化剂的混合物 C. 润滑油与添加剂的混合物 D. 稠化剂与添加剂的混合物
(11) 对于齿轮、滚动轴承等零件的润滑状态,应采用 C 理论。
A. 流体动力润滑 B. 流体静力润滑 C.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D. 极压润滑
(12) 采用含有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主要是为了减少 A 。
A. 黏着磨损 B. 磨粒磨损 C. 表面疲劳磨损 D. 腐蚀磨损
(13) 表面疲劳磨损(点蚀)的发生与 D 有关。
A. 酸、碱、盐介质 B. 瞬时温度 C. 硬质磨粒 D.材料浅层缺陷
2二 填空题
(1) 根据磨损机理,磨损可分为 粘着磨损 、 接触疲劳磨损 、 磨料磨损 、和 腐蚀磨损 。 (2) 一个零件的磨损过程大致可以分为 跑合 磨损、 稳定 磨损、 剧烈 磨损三个阶段,在设计或使用时,应力求 缩短跑合期 、 延长稳定磨损阶段 、 推迟剧烈磨损阶段的到来 。
(3) 在 高速运转或载荷较小 的摩擦部位及 低温 工况下,宜选用粘度较低的油;在 低速运转或载荷较大 的摩擦部位及 较高温度 工况下,宜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1
(4) 滚动轴承需要内部轴承游隙的理由是 避免因内外圈温度差引起轴承游隙的减小,影响轴承的运转 , 避免因配合引起轴承游隙过分减小 及 避免安装误差,引起附加载荷 。
(5) 机械零件设计的耐磨性准则,主要是限制接触表面间的p和pv值。
(6) 在 点、线接触 摩擦副的流体动压润滑中,考虑了接触弹性变形和 压力 对黏度的影响,这种润滑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7) 在 流体 润滑状态下,磨损可以避免,而在 边界 和 混合 润滑状态下,磨损不可以避免。 (8) 边界摩擦时可能形成的边界膜有 物理吸附膜 、 化学吸附膜 和 化学反应膜 三种。
(9) 黏度是指润滑油抵抗 剪切变形 的能力,标志着油液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 内摩擦阻力 的大小。 (10) 润滑油的动力黏度?与运动黏度?之间的关系式为?=??;动力黏度的单位是Pa?s;运动黏度的单位是 m/s。
(11) 在润滑油中加入抗氧化添加剂可 抑制润滑油氧化变质 ;加入降凝添加剂可 降低油的凝点 。
(12) 在润滑油中加入油性添加剂可 提高油性 ;加入极压添加剂可 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
膜,以减轻磨损 。
2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