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三、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四、开课学期(春、秋、全年)
第三学期(秋)
五、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六、适用专业(层次)
应用心理学本科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及估计,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施技能。
八、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包括心理测量史、测量的性质、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包括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
课程重点:测量的性质、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课程难点: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 1 -
第一章 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
一、孔子 二、孟子
三、刘邵与《人物志》 四、科举取士制度 五、中国民间
第二节 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
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尝试 二、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三、高尔顿的思想和贡献 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研究
第三节 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
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二、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
第四节 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一、旧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与停滞 二、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 三、近20年来的发展
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性质
了解:测验的种类,测验的应用
理解:测量的基本问题,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 2 -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问题
一、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测量的法则:测量的准则或方法 测量的结果:描述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 二、测量的要素 1.参照点 2.单位
三、四种测量水平和测量量表 四种测量量表的比较 四、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能直接测得事物属性的测量。
间接测量:不能直接测得事物属性,只能根据测量结果去推测事物属性的测量。 五、测量的方法
广义的测量: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等 狭义的测量:心理测验法 六、测量的误差和精确程度
第二节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加以确定。 二、心理测量的可能性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桑代克(E·L·Thorndike,1918):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 麦柯尔(A·W·McCall,1939):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三、心理测量的特点 1.间接性 2.相对性
四、心理测量的水平
从根本上讲,心理测量只具有等级量表的特征。单位不相等。
- 3 -
一般处理为等距量表,如将原始分数转换为Z分数(以平均数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单位)。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的联系和区别 二、心理测验的定义
布朗(F·G·Brown):所谓测验,是对一个行为样组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 安娜斯塔西(A·Anastasi):心理测验实质上对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三、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1.行为样组 2.标准化 3.客观性
四、心理测验客观性指标 1.难度的客观测量 2.信度 3.效度
第四节 测验的种类
一、根据测验的对象分类 认知测验 人格测验
二、根据测验的人数分类 团体测验 个别测验
三、根据测验材料分类 语言或文字测验 非文字测验或操作测验 四、根据测验解释方式分 常模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 五、其它分类
- 4 -
第五节 测验的应用
一、了解个别差异 二、诊断、预测和评价 三、甄别、分类和安置 四、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五、心理和教育科研的辅助手段
第三章 信度
了解:真分数理论和概化理论的信度观
理解:信度的理论,测量误差的来源,估计信度的方法,其它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掌握:信度系数的应用
第一节 信度的理论
一、信度的操作定义
信度是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 二、误差 1.抽样误差 2.系统误差 3.测量误差
第二节 测量误差的来源
一、测验本身引起的测量误差 1.测验题目取样 2.测验题目格式 3.测题的难度 4.测题或测验的指导语 5.测验时间
二、主试及测验情境引起的测量误差 1.主试
- 5 -
相关推荐: